喬布斯說,iPhone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而邊緣壓力感應技術,則重新定義了人機交互方式。
如今,智能手機同質化愈發嚴重,市場熱點不足,曲面、雙攝上的微創新將成為品牌廠商長時間反復炒作的熱點。而新技術的出現,顛覆性的操作體驗,才是當前不斷尋求高利潤、高增長空間的中國品牌廠商的核心驅動力。
壓力觸控技術,最早應用于蘋果Apple Watch,其價值一度被認為超過AppleWatch本身,被業界視為第二次觸控革命。壓力觸控技術是在現有平面操作的基礎上增加第三種維度——重力感應,根據輕點、輕按及重按力度的不同,進行任務選擇和回饋,這樣不僅豐富了軟件應用設計者的想象,也為人機交互開拓出了全新的空間。
在2015年,為了狙擊iPhone6S,華為和中興先后搶在了其發布會之前發布了相關的壓力觸控手機Mate S和天機AXON天機mini,然而遺憾的是,由于體驗不好以及安卓陣營天生的劣勢,這兩款產品全部泥牛入海。
隨后蘋果在iPhone7上除了延續壓感屏外,又把Home鍵上加入了壓力觸控功能,實現了壓力觸控、Home鍵菜單操作、指紋識別三合一功能。而近期從供應鏈傳來的消息,iPhone8還將對顯示屏下面的壓力觸控器件進行再次升級,帶來更好的壓力觸控體驗。
不僅如此,最近有消息稱,“沒落的貴族”——HTC將在今年4月份推出全新旗艦機型
HTC Ocean,據悉該產品的最大亮點就是率先采用了邊緣壓力感應技術,取消了側邊的機械按鍵,利用壓感技術進行任務操作。
如果傳聞是真,無論HTC Ocean最終體驗性如何,都將給手機產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壓力觸控的兩個階段
“今年應該是壓力觸控技術
步入實際進展的一年?!?a target="_blank">芯海科技MCU產品線總經理謝韶波對手機報在線指出,盡管近兩年市場上除了iPhone之外少有帶壓力觸控功能的手機問世,但是中國的一線品牌廠商仍然在密切關注壓力觸控技術,并在技術儲備方面有了明顯的提升,只是在把握最佳的入場時機。
謝韶波將壓力觸控的進程將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壓力觸控Home鍵時期,“雖然iPhone7從發布時間上來說較iPhone6S晚,但是由于壓力觸控Home鍵技術難度相對較低,所以在產品上更容易實現。”謝韶波透露,據他了解到的情況,目前已經有很多品牌廠商預計在今年推出帶有壓力觸控Home鍵的手機,而在今年6月份,采用芯??萍冀鉀Q方案的手機也會發布。他預計,今年壓力觸控Home鍵將有望成為旗艦機型的標配功能。
第二個階段是壓感屏和邊緣壓感時期,但是市場成熟仍然需要1~2年的沉淀期。
雖然觸屏壓力感應早在2015年就已經推出,但是其功能還僅僅限于桌面快捷操作的層面。在產業鏈配套、設計研發、產品良率、應用軟件、系統方面都不成熟。目前除了蘋果之外,量產的產品非常少,不過據筆者了解到的消息,現在已經有三家國內的一線品牌聯合芯海科技推出了樣機,正在進行量產性評估。
另外就是傳聞HTC將在四月份推出的首款邊緣壓感手機,邊緣壓感其實是通過對于側邊的長握、單擊、雙擊、滑動來實現對功能的選擇,真正實現第三維度的概念,不過相對于壓感屏,邊緣壓感則需要壓感芯片穿透金屬,要具有極強的穿透能力?!斑吘墘毫τ|控最大的優勢就是無論手機有多大,都可以實現單手操作。而用傳感器替代機械按鍵,不僅可以讓操作更為簡單,也可以讓手機具備三防功能。”據悉,芯海科技的單芯片解決方案可以穿透1毫米鋼板,最低可以達到0.8毫米,不過謝韶波也指出,目前0.8毫米是市場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案。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邊緣壓感出現誤操作的可能性非常大,這需要算法來解決,目前整個產業上能夠提供壓力觸控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商非常少。
業內人士也指出,目前行業壓力觸控應用跟早期的電容觸摸屏和指紋識別應用一樣,最關鍵的難點仍然是在算法處理上,一個能提供穩定交互響應的算法,將會是各技術提供商最終從市場中大幅度勝出的基礎。
據了解,壓力觸控的解決方案大致分成電容式、電阻式、壓感式幾種結構,國際廠商的代表有新思、hideep、敦泰、賽普拉斯、美法思等;而國內的芯片企業包括芯??萍?、匯頂和貝特萊等。據悉目前新思、hideep、美法思和芯海科技均有實現產品批量量產出貨的經驗。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芯片企業芯??萍荚趬毫π酒瑱z測方面有近14年的設計和研發經驗,可以提供芯片、方案、算法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目前其壓力觸控的芯片已經在抽油煙機、冰箱等家電上實現了量產。其應用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壓力觸控芯片2015年芯片研發完成,2016年開始向市場推廣。
未來,無壓感,不智能
今年除了iPhone8、HTC之外,據悉谷歌新款Nexus也將會加入壓力觸控功能,相比幾年前的爽約,谷歌對于壓力觸控技術進入了實質階段。而在谷歌的參與下,壓力觸控技術的普及進程將會明顯加快。
眾所周知,蘋果和安卓陣營明顯不同的是,蘋果在系統上的獨立性,這也讓iPhone在壓力觸控技術上保持相當大的領先。
此前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曾對媒體表示,壓力觸控技術上其實最應該緊跟步伐的就是谷歌?!坝捎谏鷳B的不同,終端體驗的差異會很明顯”。如果想達到蘋果現有的壓力觸控技術水準,安卓手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而如今谷歌終于要推出壓力觸控手機的消息,也讓上下游企業信心大振。這也意味著,谷歌在推出壓力觸控手機后,必然要在系統原生態上將開放API入口。
不可否認,壓力觸控為人機交互打開了另一條溝通通道,可以讓機器部分實現更人性化、有階度的柔性操作。隨著壓力觸控技術的成熟,壓力觸控的技術和應用將會擴展到機器人、智能汽車、智能硬件以及智能家居和物聯網等領域,甚至涉及到各個消費電子領域。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無“壓感”,不智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