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域網(WAN)/互聯網,廣域網(WAN)/互聯網的組成和作
廣域網(WAN)/互聯網,廣域網(WAN)/互聯網的組成和作用是什么?
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 ,簡稱WAN)是一種跨地區的數據通訊網絡,通常包含一個國家或地區。廣域網通常由兩個或多個局域網組成。計算機常常使用電信運營商提供的設備作為信息傳輸平臺,例如通過公用網,如電話網,連接到廣域網,也可以通過專線或衛星連接。國際互聯網是目前最大的廣域網。對照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廣域網技術主要位于底層的3個層次,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
互聯網的定義:Internet是將以往相互獨立的,散落在各個地方的單獨的計算機或是相對獨立的計算機局域網,借助已經發展得有相當規模的電信網絡,通過一定的通訊協議而實現更高層次的互聯。在這個互聯網絡中,一些超級的服務器通過高速的主干網絡(光纜,微波和衛星)相連,而一些較小規模的網絡則通過眾多的支干與這些巨型服務器連接。在這些連接中,包括:物理連接和軟件連接。所謂物理連接就是,各主機之間的連接利用常規電話線,高速數據線,衛星,微波或光纖等各種通信手段。那么軟件連接是什么呢?是全球網絡中的電腦使用同一種語言進行交流。換句話說,就是使用相同的通訊協議。
廣域網(WAN)
廣域網(Wide Area Network ,簡稱WAN)是一種跨地區的數據通訊網絡,通常包含一個國家或地區。廣域網通常由兩個或多個局域網組成。計算機常常使用電信運營商提供的設備作為信息傳輸平臺,例如通過公用網,如電話網,連接到廣域網,也可以通過專線或衛星連接。國際互聯網是目前最大的廣域網。對照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開放式系統互連)參考模型,廣域網技術主要位于底層的3個層次,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和網絡層。WAN技術在OSI參考模型下三層發揮作用。
WAN的基礎
一:面向連接的網絡業務
面向連接的網絡業務要求在傳送數據之前在源點和目的點之間建立連接。通常連接是通過網絡的中間節點作為鏈路的通路而建立的。一旦建立了連接,所有數據都經由網絡中相同的通路行進。數據必須以和源點發送順序相同的順序到達目的點。
二:無連接的網絡業務
在無連接業務中,不要求對數據傳輸先建立端到端的連接。因而不存在預先確定的數據通過網絡必須走的通路。這樣在某些無連接業務中,數據可能以從源點發送不同的次序到達目的地。
三:多路復用
在多路復用中,多路數據信道在源設備上被合并到單一數據信道或物理信道中,OSI的每一層都使用了多路復用。多路復用數據的方法有時間分割多路復用(TDM)、異步時間分割多路復用(ATDM)、頻率分割多路復用(FDM)和統計多路復用。
在TDM中,數據信道的寬帶根據預分配的時間段來分配,而不管其是否傳輸數據。在ATDM中,數據信道的寬帶根據需求動態分配。在FDM中,數據信道的寬帶根據傳輸的頻率來分配。在統計多路復用中,數據的寬帶是根據所要傳輸的信息動態分配的。
四:電路交換
是一種WAN交換方式,用這種交換方式,網絡通過載波為每個通信會話建立、維護和終止一條專用物理電路。電路交換可分為數據包傳輸和信息流傳輸兩種類型,其中數據包傳輸由獨立編址的幀組成,而信息流傳輸則由只檢測一次地址的信息流組成。
五:分組交換
它支持網絡設備通過載波共享一個點到點連接,以將數據包從源節點傳送到目的節點。網絡可以通過數據報(面向非連接)和虛電路(面向連接)的方法來管理這些分組。值得注意虛電路在傳送之前建立站與站之間的一條路徑。這樣做并不是說它向電路交換那樣有一條通路,分組在每個節點上仍然需要為每個分組要緩沖,并在線路上進行輸出排隊。它與數據報方法之間的差別在與,各節點不需要為每個分組作路徑選擇判定。
WAN的協議
1、PPP
點對點協議(PPP)提供了在串行點對點鏈路上傳輸數據報的方法(撥號上網一般采用PPP協議)。
2、幀中繼
幀中繼是一種高性能的WAN協議,它運行在OSI參考模型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該技術是由X.25分組交換技術演進而來,省去了X.25分組交換中的糾錯功能,使幀中繼的性能優于X.25分組交換的性能。
?非常好我支持^.^
(1) 100%
不好我反對
(0) 0%
相關閱讀:
( 發表人: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