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交流金融科技,不提區塊鏈和大數據,感覺就已經OUT一樣。但不像大數據,在很多場景落地開花,產生了很多實際的價值。區塊鏈卻還是火在概念,遲遲落地很難,但大家都好像得了區塊鏈焦慮癥。很多同學會問,區塊鏈到底能幫我們解決什么問題?標準的答案是去中心,去信任化,安全,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等。然后想了一下,似乎也不能解決什么本質問題。因為沒有人認為自己是不安全的,或者認為自己是不被信任的。于是大家要么得出結論,區塊鏈沒什么用。要么繼續苦苦尋找,區塊鏈到底有什么用。
最近也一直在思考區塊鏈的價值?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區塊鏈的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屬于有“可替代品”的特性,需求剛性不足。比如當你是一家大型金融機構,政府機構等。信任,安全,不可篡改等,這些特性都可以被機構的信譽背書替代,就像沒有人會認為央行不安全一樣。而每個機構,都會認為自己是足夠安全,在這樣的情況下,區塊鏈的實際價值就變的可有可無了。商業機構最終要回到收益上,這也是為什么概念火爆,但落地卻遲遲很慢的原因。
那么,究竟什么特性才是區塊鏈中的剛需呢?仔細思考下來,反而是看起來沒那么顯眼的2個需求,是最重要的地方——“賬本共享”與“信息共享”。賬本共享是對“業務流”的共享,信息共享則是對“信息流”的共享。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系統之間,效率越高,業務運轉速度越快,則商業價值越大,而共享賬本的建立,可以加速業務流程的共享,提升商業效率。
另一方面, 信息共享: 看起來不起眼,但在現在大數據的時代,反而成為最重要的一個驅動價值。反而防篡改,可追溯等這些特性,這些變成了錦上添花的特性。
為什么這樣來談?我們從商業的角度來分析。首頁一個機構或企業在決定是否要使用區塊鏈的時候,一定需要思考這樣一個問題:
“我期待用區塊鏈來解決什么問題?”
一提升效率:企業提供服務或者進行商業行為,一定希望越快越好。比如用戶希望匯款實時到賬;保險公司希望安全的前提下快速賠付等。但是因為企業的業務復雜性,涉及多個機構交互等,這時候效率一定會有損耗。如果企業希望提升效率的時候,那么區塊鏈的共享賬本特性就是最有效的解決方案。因為區塊鏈可以把多個角色方,共同放置在一個賬本之上,所有的狀態變遷和交互,可以實時通知到區塊鏈聯盟鏈上的所有的人。從而不再需要接口通知,核對,對賬,審核等事宜,而一旦涉及了對賬類似的環節,都至少是T+1級別的。所以區塊鏈的共享賬本,能夠提升效率。而提升效率是企業的剛需,能夠增加資金周轉率,能夠提升客戶體驗。
二信息共享:現在是大數據的時代,能夠擁有用戶的核心數據,變成了企業生死存亡的事情。數據可以建立用戶畫像,可以分析用戶行為,可以營銷,可以風控。有了數據,就有了一切。而區塊鏈恰恰是可以幫助每個參與的企業平等且實時獲取數據的一種方法。不再需要以前的下載文件,傳送接口等方式,大家的數據充分透明共享。這對數據挖掘和企業經營有著非常重要的幫助。
提升效率屬于企業實時業務,數據挖掘屬于經營分析非實時業務。這是企業不可或缺的兩個行為。所以,當企業再次問“區塊鏈能做什么?”的時候,不妨可以從這2個方面考慮一下??雌髽I是希望提升實時業務中的商業活動的運營效率,還是希望提升非實時業務的信息共享,數據挖掘能力。
如果這兩方面都不需要,那可能這個事情不一定需要用區塊鏈來解決?畢竟安全性,可追溯性,防篡改,在目前的世界中,也有很多的“替代品”解決方案。屬于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碳。當然,這并不代表這些特性不重要,只是暫時可以被替代。
所以開始一個區塊鏈項目之前,可以問3個問題:
1)我要解決哪個流程中的效率問題,可以通過區塊鏈提升嗎?
2)我要通過數據共享獲得大數據分析能力嗎,比如用戶畫像,營銷,風控?
3)我做的這個事情,不用區塊鏈可以很好的解決嗎?
而度量是否值得使用區塊鏈也有一個簡單的方法:
就是看一個商業行為是否流經了多個對等的或互相獨立角色的交互,就適合區塊鏈。比如供應鏈中的不同角色,匯款中的不同銀行,票據流轉的不同公司,清算業務的不同機構,需要第三方證明的鑒證服務等等。
反過來,如果是一個強中心的商業模式,就其實不再需要什么區塊鏈的支持。因為本身你自己就是強信譽中心。當然,企業可以內部使用區塊鏈來實現互不信任,提升內部的安全性。
區塊鏈的世界很美好,第一次用技術手段實現了可量化容錯的信用體系(3f+1)。但區塊鏈不像傳統分布式系統,越分布性能越好。而是越分布,系統性能越差。區塊鏈犧牲了“系統效率”,但卻提升了“信用效率”。所以,當人與人因不信任產生的額外成本,高于系統建設的成本時,區塊鏈就發揮出了它強大的價值。反之,區塊鏈可能就是個偽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