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就在這一周,小米集團的股價站上了50港元大關,總市值超過1.1萬億人民幣,成為繼騰訊、阿里巴巴、比亞迪之后中國又一家市值超萬億的科技公司。也反映了其在多元化戰略和創新能力上的成功。從過去的智能手機起家,到如今電動汽車、AIoT生態以及互聯網服務業務,形成全生態閉環,助推小米邁上新的臺階。
從智能手機出發,走向全生態
截至2025年2月21日收盤,小米市值達到1.3萬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2萬億。從2024年7月份至今,小米股價已經連續保持每月正收益,證明已經獲得投資人的高度認可。但想要實現這一步并不容易。
此前小米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北京市2025海淀區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大會,萬萬沒想到小米能夠發展成為今天的全球科技巨頭。
2022年和2023年,小米經歷了兩年的負增長。但隨著進入到2024年,小米開始重新恢復高速增長,增速超過30%。其中電動汽車領域的突破成為小米近年來的一大亮點。自2024年產品上市以來,小米在短短9個月內交付了超過13.5萬輛電動車,目前,小米電動車的訂單已經排到了6至7個月后,顯示出市場對小米產品的強烈需求。
從此前小米發布的2024年Q3財報來看,公司第三季度總收入達到了約925.1億元,同比增長30.5%,其中智能電動汽車業務收入為9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汽車毛利率達15.4%,遠超行業平均水平,該業務也被視為小米的第二增長曲線。與此同時,小米計劃建設兩期工廠,總年產能30萬輛,第一期為15萬輛,到2025年中完成二期建設。
此外,從小米的主營業務結構來看,智能手機占比最高,達到56.57%,此前為80%,意味著小米的抗風險能力顯著增強。其次為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占比為28.67%。其中手機業務方面,收入達到475億元,占比超過總營收的一半,同比增長13.9%;IoT業務,收入達261億元,同比增長26.3%。2024年AIoT平臺連接設備數達8.614億臺,同比增長23.2%。
互聯網業務方面,收入創紀錄達85億元,毛利率高達77.5%,全球月活6.86億,中國大陸月活1.68億,同比增幅均超過10%。
而在如今火熱的AI方向,小米同樣投入大量資源。據透露2022-2026年小米計劃研發投入超1000億元,重點聚焦AI、操作系統(OS)和芯片三大領域,其中2024年實際投入240億元,2025年預計增至300億元?
在大模型上,小米大語言模型(MiLM)參數覆蓋0.3B至30B范圍,采用云邊端協同架構,最小模型可本地部署于手機端(如13億參數模型)。并且以輕量化模型和本地部署為突破口,2024年實現60億參數大模型在澎湃OS端側運行,部分場景性能對標云端大模型。
通過AI技術以及澎湃OS,小米完成了手機、汽車(如自動駕駛、車聯網)、智能家居(小愛同學、智能家電)及機器人等產品線相互融合,推動人車家全生態的戰略落地。
數據顯示,通過HyperOS系統連接手機、汽車、家電,用戶粘性提升,51.9%的SU7車主為iPhone用戶,29%為BBA車主,生態破圈效應驅動跨領域用戶轉化。?
對此,TikTok首席執行官周受資曾表示,小米公司是獨一無二的,是市面上罕見的既能做硬件,也能做互聯網、電商的公司,如今再加上汽車,如今市值過萬億不過是一個階段性結果而已。
輻射產業鏈,帶動國產企業共同向前
在很多時候,其實能夠聽到輿論質疑小米如今仍然是“組裝廠”的標簽。但這對小米其實是不公平的,畢竟不能苛求一家企業將整個產業鏈都納入到自己的范圍內,這是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做到的。
與此同時,小米也在通過各種投資方式,來參與到國內半導體領域的建設中來。以汽車為例,小米通過62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如禾賽科技、海威復材),構建覆蓋上下游的供應鏈網絡,BOM成本降低12%-15%,極大增強了小米汽車的產品競爭力。
此外,小米旗下還有多家投資公司,如瀚星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海南極目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等。尤其是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在半導體領域投資活躍,已投資超過86家企業,涵蓋激光雷達、電池、IC芯片等方面。
在圖像傳感器與車規芯片領域,如思特威、納芯微、芯能半導體等,其中思特威的CMOS芯片降低小米手機對海外圖像傳感器的依賴,納芯微的車規芯片支持小米汽車電控系統國產化。
在智能終端與物聯網芯片領域,投資了晶晨半導體、樂鑫科技、隔空智能,晶晨半導體、樂鑫科技的SoC與物聯網芯片保障小米AIoT設備年出貨量超8.6億臺,生態協同效應顯著。
此外還有半導體設備與封測領域中,投資了加速科技、鐳明激光、景焱智能等,這些設備企業助力小米自研芯片制造環節的技術儲備。這些投資顯著提升了小米供應鏈自主性,加速自研芯片技術突破,并通過高回報標的實現資本增值,為“手機×AIoT×汽車”全生態戰略提供底層支撐。?
在智能家電上,小米的首座智能家電工廠已經于今年一月份在武漢東湖高新區完成結構性封頂,預計2025年11月正式投產,2026年大規模量產。一期項目聚焦空調品類,規劃六大核心分廠,全面覆蓋家用及中央空調的裝配生產,同時籌建100余間先進實驗室,實現設計、研發、生產閉環。
此外,小米已經在武漢光谷建設家電總部、耗資1.2億人民幣的智能家電實驗中心,未來還將建設萬人研發中心、小米大家電全球總部。??
而在自研方面,小米的澎湃系列芯片全面覆蓋小米旗艦機型(如小米12S Ultra、紅米K70至尊版),包括BMIC、ISP等,提升影像、續航、信號等核心體驗,其中電源管理芯片技術更延伸至IoT設備,優化智能家居產品的充電與功耗表現。
總結
如今小米加入到萬億市值俱樂部,是?生態擴張、技術積累、全球化布局與資本敘事共振?的結果。其通過多元化降低單一業務風險,以AIoT和新能源汽車搶占未來賽道。與此同時,小米還積極投資產業鏈,不僅了一定的財務回報,還加強了與半導體企業的合作關系,保障了供應鏈的穩定。同時,被投企業也借助小米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渠道,加速了產品的推廣和應用。互利共贏,攜手向前。??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469瀏覽量
1471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花20億收購一家上市公司,“稚暉君”速通科創板

市值近4萬億美元!英偉達GB300服務器正式出貨

英偉達一夜大漲1.2萬億元,市值重回全球第一!

傳又一家MCU企業被收購
特斯拉市值一夜蒸發超6400億元 特斯拉總市值跌破1萬億美元
國內第一家做磁通門傳感器的是哪一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