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食品、制藥、新材料等領域,干燥機是核心生產設備之一——從塑料顆粒的脫水成型,到藥品原料的活性保留,再到鋰電池材料的均勻脫水,干燥工藝直接影響產品質量、能耗成本與生產效率。然而,隨著工廠智能化轉型加速,“數據采集”成為干燥機管理的關鍵詞,但許多企業面臨“有數據、沒價值”的困境。本文將圍繞??干燥機品牌現狀、數據采集技術方案、關鍵參數解析、數據應用痛點??四大問題展開,為行業提供參考。
一、市面上主流干燥機品牌:覆蓋多領域,技術路線差異化
干燥機按原理可分為熱風干燥、真空干燥、冷凍干燥、微波干燥、噴霧干燥等類型,不同領域對設備的耐腐蝕性、控溫精度、真空度等要求差異顯著,因此市場形成了??通用型(化工/建材)與專用型(食品/制藥)并存??的品牌格局。以下為代表性品牌:
1. 國際品牌(高端市場主導)
??GEA(德國)??:全球干燥機龍頭,覆蓋食品(噴霧干燥)、化工(流化床干燥)、制藥(真空帶式干燥)全領域,以高精度控溫(±0.5℃)、模塊化設計著稱。
??Bühler(瑞士)??:專注食品與化工干燥,其噴霧干燥機在奶粉、咖啡提取物領域市占率超30%,擅長處理熱敏性物料(如益生菌)。
??Mitsubishi(日本)??:以冷凍干燥機(凍干機)為核心,應用于生物制藥(疫苗、抗體)和高端食品(凍干水果),真空度可達1Pa以下。
2. 國內品牌(中高端市場崛起)
??常州一步干燥設備有限公司??:國內化工干燥機頭部企業,主打槳葉干燥機、回轉窯干燥機,服務于農藥、染料行業,性價比優于進口設備。
??江蘇范群干燥設備有限公司??:覆蓋熱風循環烘箱、真空干燥箱,聚焦制藥與新材料領域,符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認證要求。
??無錫林洲干燥設備有限公司??:專注噴霧干燥機,尤其在鋰電池材料(三元前驅體、碳酸鋰)干燥領域,市場份額快速增長。
3. 通用型設備商(中小型企業首選)
如??山東天力干燥設備有限公司??、??常州力馬干燥工程有限公司??等,提供標準化干燥機解決方案,適用于建材(石膏、礦渣)、環保(污泥干化)等對成本敏感的場景。
二、工廠干燥機如何實現數據采集?從傳感器到系統集成的技術路徑
傳統干燥機依賴人工巡檢(如記錄溫度表盤、觀察出料濕度),效率低且誤差大?,F代工廠通過??“傳感器部署+協議兼容+平臺集成”??實現設備數據自動化采集,具體流程如下:
1. ??第一步:傳感器部署——覆蓋關鍵環節??
干燥機的核心參數需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常見安裝位置包括:
??筒體/流化床??:插入式溫度傳感器(K型熱電偶、PT100)監測物料加熱均勻性;
??進/出料口??:紅外水分儀(非接觸式)或電容式濕度傳感器檢測物料含水率;
??風機/壓縮機??:壓力傳感器(監測風壓)、振動傳感器(監測設備健康狀態);
??蒸汽/導熱油管路??:溫度+壓力復合傳感器(控制加熱效率);
??能耗表計??:電流互感器(監測電機功率)、流量計(蒸汽/水消耗量)。
2. ??第二步:協議兼容——打破設備“語言壁壘”??
干燥機品牌不同,通信協議差異大(如GEA常用Profibus DP,國內品牌多采用Modbus RTU),需通過深圳市深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不需要點表??工業網關??實現協議轉換:
??物理層適配??:支持RS485、以太網、CAN等多種接口,兼容老舊設備(如僅支持RS485的2010年款干燥機);
??協議解析??:內置協議庫(覆蓋Modbus、Profinet、EtherCAT等),自動識別設備型號并提取數據;
??邊緣計算??:在網關端完成數據清洗(剔除異常值)、單位轉換(如濕度從%RH轉至kg/kg),減少云端計算壓力。
3. ??第三步:平臺集成——數據可視化與分析??
采集的數據通過MQTT、OPC UA等協議上傳至MES(制造執行系統)或工業云平臺(如西門子MindSphere、華為云IoT),實現:
??實時監控??:在HMI(人機界面)或PC端查看溫度、濕度、能耗的動態曲線;
??歷史追溯??:存儲3-5年的生產數據,支持按批次、時間查詢;
??智能報警??:設置閾值(如筒體溫度超120℃),通過短信/APP推送預警。
三、干燥機數據采集的核心參數:決定生產質量與效率的“關鍵指標”
不同類型干燥機的核心參數略有差異,但??“物料狀態-能耗-設備健康”??是共性關注方向。以下為通用關鍵參數清單:
1. 物料相關參數(直接影響產品質量)
??進料含水率??:原料初始水分含量(如塑料粒子8%、藥品原料15%),決定干燥時長;
??出料含水率??:目標水分值(如鋰電池材料≤0.1%),需與工藝配方綁定;
??筒體/床層溫度??:各區域溫度分布(如流化床前端120℃、后端80℃),不均勻會導致物料焦化或干燥不徹底;
??停留時間??:物料在干燥機內的停留時長(如噴霧干燥機通常5-15秒),影響干燥效率。
2. 能耗參數(決定生產成本)
??蒸汽/導熱油用量??:每小時消耗量(如1t/h蒸汽),直接關聯燃料成本;
??電機功率??:風機、攪拌電機的實時功率(如55kW),反映設備負載狀態;
??綜合能耗比??:單位質量物料的能耗(如kg水/ kWh),用于優化工藝(如降低熱風溫度以節能)。
3. 設備健康參數(預防故障停機)
??振動值??:風機軸承振動速度(如≥4.5mm/s可能預示軸承磨損);
??軸承溫度??:電機軸承溫度(如>80℃需停機檢查);
??密封泄漏率??:真空干燥機的真空度下降速率(如每小時下降50Pa可能漏氣);
??運行時長??:連續工作時間(如超過8小時需提醒維護)。
四、為什么工廠采集了數據卻用不上?五大核心痛點與破局思路
盡管干燥機數據采集技術已成熟,但許多企業反饋“數據躺在系統里,用不起來”。結合行業調研,主要原因如下:
1. 數據孤島:設備協議不兼容,采集覆蓋不全
??現象??:工廠可能同時擁有GEA、常州一步、無錫林洲等多品牌干燥機,部分老舊設備僅支持RS485自定義協議,網關無法識別,導致30%-50%設備未接入系統。
??破局??:選擇支持多協議的“萬能網關”深圳市深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不需要點表的工業網關,或要求設備供應商開放協議接口(如Modbus TCP)。
2. 數據質量差:傳感器精度不足,數據失真
??現象??:某食品廠曾因紅外水分儀校準誤差(±2%),導致干燥工藝參數偏離,產品水分超標;另一企業振動傳感器安裝不牢固(松動),誤報“軸承故障”10余次/月。
??破局??:選用工業級傳感器(精度等級0.5級以上),定期校準(如每月一次);規范安裝流程(如振動傳感器需固定在設備剛性部位)。
3. 缺乏分析工具:只有“數據”沒有“知識”
??現象??:某化工企業采集了干燥機溫度、能耗數據,但僅能生成日報(如“今日平均溫度110℃”),無法關聯工藝(如“溫度每降5℃,能耗增加8%”)或預測故障(如“振動值連續3天上升,可能1周后停機”)。
??破局??:引入AI算法(如機器學習模型),建立“參數-質量-能耗”關聯關系;開發工藝優化模塊(如自動推薦最佳干燥溫度),將數據轉化為可執行的決策建議。
4. 業務需求不明確:為采集而采集,未結合生產目標
??現象??:某企業盲目采集干燥機所有參數(如每小時記錄100+數據點),但實際僅需關注“出料含水率”和“能耗”,導致系統冗余、運維成本高。
??破局??:以“業務目標”為導向定義采集參數——例如,若核心目標是“降低能耗”,則重點采集蒸汽用量、筒體溫度、風速;若目標是“提升良品率”,則關聯出料含水率與工藝參數(如進料速度)。
5. 運維能力弱:技術人員不足,無法解讀數據
??現象??:某中小企業僅有1名電工負責設備維護,面對干燥機HMI上的20+報警信息(如“風機頻率異?!薄罢羝麎毫Φ汀保?,無法快速定位問題(是風機故障還是蒸汽管路堵塞?)。
??破局??:與設備供應商或第三方服務商合作,提供“數據+運維”一體化服務;對一線員工進行培訓(如通過模擬軟件練習故障排查)。
結語:從“數據采集”到“數據賦能”的關鍵一步
干燥機數據采集的本質,是通過技術手段將設備“黑箱”轉化為“白箱”,讓工廠看清生產細節、優化工藝、降低成本。但要真正實現“數據有用”,需從??設備兼容性、數據質量、分析工具、業務目標、運維能力??五方面協同優化。未來,隨著5G、數字孿生技術的普及,干燥機數據將進一步與工藝仿真、智能排產結合,推動干燥工序從“經驗控制”邁向“數字孿生驅動”的智能化時代。
對于企業而言,選擇適配性強、擴展性高的數據采集方案,明確業務需求并培養內部數據分析能力,將是解鎖干燥機數據價值的關鍵。
審核編輯 黃宇
-
數據采集
+關注
關注
40文章
7107瀏覽量
116194 -
干燥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瀏覽量
76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真空干燥機PLC數據采集遠程監控解決方案

PVC6800真空變送器:冷凍干燥機真空測量的革新之選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