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密制造、文物保護等領域,高反光表面的三維掃描一直是激光測量技術面臨的重大挑戰。傳統噴粉手段雖能改善掃描效果,但存在損傷被測物體、污染環境等弊端。近年來,無噴粉場景下抗鏡面反射技術的創新突破,為激光三維掃描攻克高反光難題提供了全新路徑。
高反光表面激光掃描的傳統困境
高反光表面的鏡面反射特性,使得激光束在掃描時易發生規則反射,導致接收端無法獲取有效散射光,形成測量盲區與數據缺失。傳統結構光投影在高反光區域會出現光斑飽和、相位畸變,嚴重破壞條紋信息的完整性,致使三維坐標解算誤差顯著增大。據研究,二次反射光引發的偽影可使點云數據偏差達 0.3mm 以上。而噴粉處理雖能通過增加表面漫反射改善掃描條件,但噴粉殘留可能堵塞精密器件的微小結構,粉末顆粒刮擦也會損傷文物表面,難以滿足高精度、無損檢測的需求。
無噴粉場景下的抗鏡面反射技術原理
偏振調制技術的應用
偏振調制技術基于光的偏振特性,利用高反光表面鏡面反射光與漫反射光偏振態的差異實現信號分離。通過偏振分光棱鏡與可調波片構建 P-S 雙光路系統,將反射光按偏振態分離。實驗顯示,采用 635nm 線偏振光時,鏡面反射光偏振度可達 93%,利用偏振相機可有效過濾干擾信號,提升測量信噪比,為準確獲取表面信息奠定基礎。
動態結構光編碼革新
摒棄傳統正弦條紋,采用二值漂移帶編碼結合四步相移法,將光強信息轉化為梯度域特征,降低高反光區域過曝影響。配合高動態范圍(HDR)圖像融合技術,對不同曝光參數下的條紋圖像進行合成,使高反光邊緣灰度梯度保留率提高 45%,確保過曝區域的條紋特征仍可提取,有效解決了傳統結構光在高反光表面的相位解算難題。
抗鏡面反射技術的優化與實踐
多視角協同測量網絡構建
針對復雜曲面和深腔部位的測量盲區,引入可重構反射鏡陣列,運用局部切面投影法實時優化鏡面參數,構建多路徑激光反射網絡。在航空發動機葉片檢測中,三視角協同測量使數據缺失率從 38% 降至 7%,顯著提升了掃描數據的完整性。
基于極軸約束的區域生長算法,有效抑制相位解包裹過程中的跳變誤差,將邊緣相位精度從 0.04π rad 提升至 0.012π rad。通過優化后的相位數據,結合三維重建算法,實現高反光表面的精準重構,在手機蓋板玻璃檢測中達到 0.015mm 的測量精度,檢測效率較傳統方法提升 4 倍,成功驗證了無噴粉抗鏡面反射技術的實踐價值。
新啟航半導體三維掃描測量產品介紹
在三維掃描測量技術與工程服務領域,新啟航半導體始終以創新為驅動,成為行業變革的引領者。公司專注于三維便攜式及自動化 3D 測量技術產品的全鏈條服務,同時提供涵蓋 3D 掃描、逆向工程、質量控制等在內的多元創新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汽車、航空航天、制造業等多個領域,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注入強勁動力。
新啟航三維測量產品以卓越性能脫穎而出,五大核心特點重塑行業標準:
微米級精準把控:測量精度高達 ±0.020mm,可滿足精密機械零件等對公差要求近乎苛刻的領域,為高精度制造提供可靠數據支撐。
2,反光表面掃描突破:無需噴粉處理,即可實現對閃光、反光表面的精準掃描,避免傳統工藝對工件表面的損傷,適用于金屬、鏡面等特殊材質的檢測與建模。
3,自動規劃掃描路徑:采用六軸機械臂與旋轉轉盤的組合方案,無需人工翻轉樣品,即可實現 360° 無死角空間掃描,復雜幾何形狀的工件也能輕松應對,確保數據采集完整、精準。
4,超高速測量體驗:配備 14 線藍色激光,以 80 萬次 / 秒的超高測量速度,將 3D 掃描時間壓縮至 1 - 2 分鐘,大幅提升生產效率,尤其適合生產線批量檢測場景。

智能質檢無縫銜接:搭載豐富智能軟件,支持一鍵導入 CAD 數模,自動完成數據對比與 OK/NG 判斷,無縫對接生產線批量自動化測量流程,顯著降低人工成本與誤差,加速企業智能化升級。

無論是航空航天零部件的無損檢測,還是汽車模具的逆向工程設計,新啟航三維測量產品憑借硬核技術實力,為客戶提供從數據采集到分析決策的全周期保障,是推動智能制造發展的理想之選。
-
激光
+關注
關注
20文章
3461瀏覽量
66940 -
三維掃描
+關注
關注
1文章
311瀏覽量
781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常見的三維測量方法和工具
三維掃描與建模的區別 三維掃描在工業中的應用
三維激光掃描儀與無人機結合的應用
三維激光掃描儀應用領域 三維激光掃描儀與傳統測量工具比較
泰來三維 三維掃描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場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