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傳統車企之所以愿意與AliOS合作,則是出自對未來的擔憂。而事實上,這樣的擔憂早已彌漫在傳統汽車工業的各個角落,被越來越多的車企嗅及。他們希望通過合作等方式,為AI時代的生意模式謀篇布局,探索更多突圍的可能。
今年4月,上海國際車展以“致力美好生活”為主題,吹響了汽車工業從傳統交通工具向未來生活方式轉變的號角;而在即將到來的廣州車展,“新科技、新生活”的主題將科技在汽車領域與生活的連接性闡述得更為直白。對于參展車企而言,此次廣州車展則成為它們攻擂、守擂的舞臺,如何將汽車產品與AI技術完美融合是檢驗勝敗的核心標志。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這些人人必爭的未來,越來越清晰。
1858年的倫敦街頭,薄霧籠罩著來往的行人,這些紳士西裝革履。在他們的身邊有幾輛尾部冒著白煙的鐵家伙,這些后來被我們稱為汽車的家伙看上去十分笨重,而每小時兩英里的速度也實在是難言輕便。輕巧的馬車偶爾會與他們擦肩而過,仿佛宣示著自己的道路主權。
彼時,清脆的馬蹄聲,夾雜著蒸汽機的轟鳴聲融入倫敦的薄霧開啟了一段車與馬的戰事。當年,英國“紅旗法”出臺,規定汽車在郊外需限速4英里/小時以下,市內限速在2英里/小時以下,而且在蒸汽汽車前方幾米遠的地方要有一手持紅旗的男人先行,以使人們知道將有危險物接近。
即便如此,汽車的發展并沒有被阻礙。變革的洪流早已開始醞釀,直至傾瀉而下,完成對舊事物乃至舊產業的更替與重構。
150余年的風雨逐漸消散。近年來,在互聯網、智能芯片等新科技的主導之下,顛覆再一次卷土重來,AI的勢力入侵了現代汽車工業文明最后的陣地——百年前的車馬戰事似乎再一次出現。
AI時代下的競合
“當智能、互聯網出現以后,如果一輛車不是智能的,那么我想它在接下來的3~5年一定會成為古董?!痹诖饲暗脑茥髸嗀lios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AliOS總裁胡曉明如此表示。據悉,這款“人工智能化”的汽車操作系統已將業務滲透到包括上汽、神龍在內的多家傳統車企之內。
這些傳統車企之所以愿意與AliOS合作,則是出自對未來的擔憂。而事實上,這樣的擔憂早已彌漫在傳統汽車工業的各個角落,被越來越多的車企嗅及。他們希望通過合作等方式,為AI時代的生意模式謀篇布局,探索更多突圍的可能。
最新的消息是,比亞迪于今年10月和微軟方面初步達成共識,在個性化、數據化、用戶交互體驗等方面展開合作,共同打造未來汽車AI生態鏈。此外,比亞迪快速成立了智慧生態研究院并進行人事調整,主動推進新的生態戰略。
而在今年初的CES上,梅賽德斯奔馳公司數字汽車及移動業務副總裁Sajjad Khan與英偉達CEO黃仁勛宣布雙方將深入合作,他們承諾其合作三年開發出來的智能汽車一年內就要上路。另一家以色列明星企業Mobileye也已經與包括大眾、寶馬在內的多家車企達成深度合作。據了解,Mobileye是一家提供基于視覺系統分析和數據處理,研發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企業,目前被英特爾收購。
寶馬中國互聯駕駛研究院與自動駕駛聯合副總裁羅名輝(Robert Bruckmeier)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真的未來所有人都變成高度依賴自動駕駛汽車的時候,我們就需要有一套自動駕駛和電動轉向配套作為后備,包括剎車電腦計算系統、傳感器等等,汽車所有元素屆時都需要足夠的全面?!?/p>
那么,AI是否可以真正滿足人類未來出行的全面需求?
聚變:無車勝有車
周末的夜晚,望著窗外的滂沱大雨,你絲毫不必擔心在即將舉行的晚宴酒會上遲到。你只需一個指令,一輛敞篷跑車便出現在你的面前。點起雪茄、打開音樂,你再也不必去親自駕駛,抑或是遭遇到堵車的情景,車會為你搞定一切,甚至會有一把早已備好的雨傘。
對于這樣的畫面,人類或許已經想象了千百回。而AI,這個自誕生起就不斷顛覆人類認知的物種,賦予這樣的場景更多的想象和希望。
同濟大學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在出席中歐國際工商學院2017中國汽車產業高峰論壇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AI技術下的智能駕駛可以解決停車難、交通事故和違章等困擾人類出行的重要問題,人們在未來需要做的可能只是告訴上下車地點即可。“目前美國試驗中,人工干預度已經能做到每5000英里才有一次介入?!?
事實上,不必過分依賴想象,汽車智能化已觸手可及,尤其是在商用領域。今年8月底,福特就已首次嘗試用無人駕駛汽車將網上下單的比薩送到用戶家門口。“像送外賣、快遞等特定任務的自動駕駛,是會簡單一點。相對于無限制的自動駕駛,有限場景的自動駕駛會更容易實現?!盡obileye中國總經理蘇淑萍對記者說。
不過更為重要的是,當AI真正敲開汽車工業的大門之時,他們奪取的可不僅僅是方向盤——人與車之間的關系將被重構:是不是擁有汽車,已經不再重要。波士頓集團報告指出,到2030年,美國國內1/4的汽車行駛里程將來自城市共享汽車服務中的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屆時,車輛所有權和使用權關系將發生徹底改變。
四維圖新高級副總裁景慕寒對記者稱,“人和車的關系會逐漸變弱。叫一輛專車,我們不會關注它的品牌,舒適度等服務才是我們最關心的問題。而這樣的關系會隨著科技的進步而變化?!?/p>
朱西產則認為,在這些應用場景中,汽車產業的核心價值發生了轉移,以車為核心價值的時代逐步轉移到以出行為核心價值的時代——這是范式轉移。“無車勝有車,價值觀已經發生了改變”。
這些變化早已有蛛絲馬跡的存在。截至記者發稿時,通用和特斯拉的市值分別為601億美元與511億美元,而聚焦自動駕駛技術的Waymo和提供出行服務的Uber的估值均高達700億美元。
未知與迷茫
不過,被AI時代裹挾而來的并不僅僅有希望和遐想,迷茫與未知也同樣接踵而至:電影里成千上萬輛無人駕駛的汽車在黑客操控下的鏡頭足以讓人擔心;AI是先保護乘客還是先保護路人的倫理問題還讓人莫衷一是;甚至那些AI反攻人類的畫面也不斷沖擊著人們的神經。
雖然,這些巨大的未知還沒有人能夠解答,或許只有當那一天到來之時,這只“薛定諤的貓”才能真正揭開面紗,不過這并不影響汽車工業在AI推動下的大步前行。
“從長遠來看,如果AI可以取代人來駕駛汽車,AI則同樣可以代替人來生產汽車、銷售汽車、維修汽車、拆解汽車。當AI發展到足夠完善的時候,AI甚至可以大大參與到汽車產品的設計和開發中?!盝.D. Power(君迪)中國區副總裁兼董事總經理梅松林對記者表示。
正因如此,在21世紀的汽車圈,蒙眼狂奔、彎道超車、汽車新物種等這些詞成為了最火熱的詞語。挑戰者們吶喊著變革的口號、懷揣著顛覆的野心,刷新著人類逾百年來對汽車工業的理解。
不過這個過程如同百年前的車馬戰事一般,絕非一帆風順。
以蘋果公司為例,這家擁有充沛現金儲備和強大技術能力的互聯網巨頭也在造車事業上折戟沉沙。雖然此前庫克一再強調“無人駕駛是AI母體”,但蘋果停止造車在業內已不是秘密,如同“Titan(蘋果整車研發小組)”成立時般的悄無聲息。
經歷了百年風雨的汽車工業,面對人工智能的強勁席卷,是否能真正完成融合或迭代,誰都難以預測。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從百年前的車馬大戰之中獲得一些啟示;又或許,我們可以在馬上到來的廣州國際車展中看出一些端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