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進步,智能化逐漸進入到人們的視野中,越來越多的人們更加重視產品的智能化體驗,這一現象同樣影響至汽車產業。近年來越來越多汽車企業提出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意味著汽車企業需要在智能化上有顛覆性的改變,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神經網絡等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被外界認為是汽車智能化顛覆性改變的關鍵技術。然而紛繁復雜的車載操作系統以及封閉的系統研發環境不僅阻礙了開發效率,同時消費者對智能汽車的有效運用也大大降低。
在寰球汽車舉辦的“未來我們需要一輛什么樣的智能汽車”高峰論壇中,諸位專家共同述說了自己的見解以及中國智能汽車未來發展的愿景。
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吳迎秋:車企該正確“擁抱”汽車智能化
汽車智能化包含多個方面,這些方面分別體現在能源、動力、駕駛模式、主被動安全系統、人機交互。汽車的智能化不應該只是一個技術問題,更應該是個如何給汽車駕乘者更好體驗的問題。同時他還表示,今天邀請來自汽車企業、IT企業以及智能汽車領域最具代表的專家學者,圍繞未來智能汽車這個話題進行一場大探討,也希望更多互聯網企業和車企一起用“開放、安全、創新”的思維開發真正的智能汽車。
未來的汽車應該是傳統與智能化技術的完美結合。智能化是個循序漸進的概念,無人駕駛也好,AI也好,智能汽車是高度人工智能,它能在未來汽車上完全控制安全、能源、動力、駕駛。所以,智能化要搞,車企除了自身要“自能”以外,更要向互聯網企業學習,這也是我們本次舉辦此次論壇的初心,今天我們邀請來自汽車企業、IT企業以及智能汽車領域最具代表的專家學者,圍繞未來智能汽車這個話題進行一場大探討,也希望更多互聯網企業和車企一起用“開放、安全、創新”的思維開發真正的智能汽車。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朱西產:開放平臺進行抱團取暖
我們希望有一輛智能汽車,第一就是解決現在傳統汽車面臨的道路交通安全問題。雖然被動安全已經做得很好了,但是被動安全解決不了交通安全的所有問題,所以說在其他方面做更多的安全保護是第一個智能保護需求。
今年看到在歐美汽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是爭斗,在中國看到了APOLLO平臺,是以開放的平臺在做,自動駕駛這一塊無人駕駛最重要的事情是證明無人駕駛的安全性,證明它的安全性比把這個車做成安全,兩個難度差不多,做出來很難,但是證明它是安全的也很困難。
由于智能和通訊技術的發展重新定義了手機,現在可能到了重新定義汽車的時代,歐美采用的是互聯網行業和汽車行業互相爭斗的方式,現在我發現汽車行業已經開始要抱團取暖,像谷歌這樣的汽車太可怕,中國可能有第三條路,就是用開放的平臺,而在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好的生態。
沃爾沃汽車集團全球高級副總裁亞太區總裁兼CEO袁小林:以標準促開放,讓出行更美好
如今的汽車早已突破了其作為交通工具的意義,當手機等智能設備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車內這個差不多3平方米的空間中,用戶所需要的已經遠遠不僅是駕乘和到達,而是全方位、個性化的出行體驗,一個完全智能化的車內空間。這是整個社會發展、科技發展帶來的一個特別明確的趨勢,也是消費者一個非常迫切的需求。
現階段,車載操作系統主要以WinCE、Linux、QNX為主,各廠商基于這些系統,或者深度定制,或者自己開發。紛繁復雜的系統版本,不僅帶來穩定性、安全、性能等問題,而且缺乏標準化的平臺,導致開發者需要對接不同的系統,極大增加了復雜性與成本,嚴重阻礙了服務與應用的開發,最終影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這種局面對于我們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啟示,第一,智能化是一個體系,一個生態,任何企業依靠單打獨斗,永遠無法解決問題。第二,未來車機系統需要滿足幾個標準:穩定安全,快速迭代,標準化,并且基于標準化,形成開放和友好的生態。
通過和谷歌打造基于標準版汽車安卓的新一代智能車載交互系統,我們希望去建立一個開放包容、安全統一、能夠自我學習、能夠快速迭代的智能汽車服務體系,這將給消費者帶來前所未有的便利、愉悅和個性化的智能出行體驗。
沃爾沃將在車機端、鏈路端、云端與服務端進行多重管卡管控,為信息安全再加把鎖。從被動安全,到主動安全,到現在的智能安全,沃爾沃作為汽車安全代名詞的傳奇,將一如既往的被續寫和發揚光大。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總經理淺雪:開放的心態是未來永恒話題
這次天貓精靈和沃爾沃跨界合作,是將原來車企和供應商模式變成供應伙伴模式,共同定義一個目標共同實現和完成,在整個汽車領域都非常前沿和創新。二是今天在生態上有一個融合,我們生態服務里面有多個應用都通過語音助手加載到沃爾沃汽車里面。第三是汽車產里面一個項目最少都有兩年、三年、五年,這在過往對我來說不可想象。今天,人工智能跟車企沃爾沃的合作又往前進了一步,從此車企跟著軟件的模式快速迭代和升級,這些方面是我們整個實驗室在做創新領域的過程當中,發現和車企的第一個大變化。
我們在整個路上的研究,整體上來講,我們希望在車和路的層面上能構建出來上下游都需要的產品。
未來汽車想象空間真的非常大,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沒有想過未來汽車就是一個支付工具,這個可能性也是非常強烈的。對阿里來說,我們今天希望能把我們今天的能力和技術跟產業進行深度結合,通過這樣結合碰撞出更多的火花。今天的命題非常好,我們人需要一種什么樣未來智能汽車,在這個時代變化非常劇烈,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環境都在發生非常強烈的變化,包括我們的消費者和人群也在發生變化,那我覺得未來有幾個點一點不會變,一是技術驅動,二是用戶導向,三是一種開放的心態可以擁抱所有產業帶來的新的變革,我在此希望技術可以改變新的商業。
高德汽車事業部總裁韋東:引入敏捷式開發,真正實現和汽車相結合
智能汽車是大家會覺得越來越很必要的一個工具和服務性的產品,智能汽車是來自于人和消費者需求,推動我們產業發展。過去的車企合作我們最大的痛苦在于說,我們無法把我們服務用戶的能力完全展現到我們的產品上面去,我們必須要跟隨,車企的開發模式實際上是一種瀑布式的開發模式。
汽車的穩定性的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永遠不可以忽略掉這個問題?;谶^去汽車的產品開發的一種傳統邏輯,結合我們的一些創新和軟件技術的發展以及聯網技術的發展、云技術的發展,如何能夠把我們的技術開發的流程變的更快。那我們可以看到經過一年的努力,沃爾沃汽車特別是在中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的研發體系隨之引入了我們互聯網比較通行的一種研發模式,就是敏捷式開發。
高德有一個愿景,除了我們連接真實的世界之外,我們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標,是想讓我們的人類出行更美好,其實這個美好就是在路上愉悅到達目的地的便捷效率以及安全,我希望我們和我的合作伙伴一起,通過我們雙方的努力,通過我們開放的一種心態,開放的一種合作方式,在類似于出行服務還有我們的智能駕駛乃至于未來面向運營服務的出行服務上,把最好的服務最安全的出行體驗帶給用戶。
科大訊飛副總裁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俊峰:軟件和服務將成為車企面向用戶的重要屬性
安全問題是科大訊飛在汽車方向上選擇的路線,在自動駕駛車輛這個發展過程之中,無論怎么樣的發展,我們都希望強調人在車內被服務主體位置,充分理解人,充分做好語音交互和多模態交互,服務好車內更多人,這樣我們發展自己的車內體系。
語音發展在車的前裝在十年前都是外國人定義的,我們在十年歷每一個技術的變化點,都引領整個汽車交互語音市場的進展。我們希望自己產品交互進展帶給沃爾沃客戶更方便的快捷、簡單、智能。一個好用的語音交互并不只是說一句話那么簡單,背后有很多技術鏈條構成。技術達到可用狀態,才能夠達到語音交互,這里面我們用自己的技術積累在支撐著交互邏輯和交互效果。
我們要用自己的算法和算例能力已經投入的物盡其用,效果更好。三是視覺和聲音,還有更多可以結合去做交互提升的空間,我們用自己的核心能力和這樣一些場景設計結合客戶需求,希望用視覺和聲音相互結合的方式,能夠為車內以后交互做更好的提升。
華為CBG云服務部IOT云服務總監伍斌:在云+AI時代,人和車可以實現更緊密的連接
在華為解決方案里面,包括兩大塊,一是人車互動,通過手機、車機的連接,以及家里IOT設備的連接,手機狀況等等。另外一方面我們說到這個車上信息娛樂,包括我們說的智能語音智能助手智能視覺等等,通過這些技術來支撐我們在車上的信息和服務于車主。最后我希望我們華為終端云服務能夠跟我們的車廠共同創造消費者的極致體驗,探索更美好的數字生活。
中國創新戰略和政策研究中心/產業技術組組長王曉明:新四化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汽車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和共享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大的方向。四化里我們講它又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是有四化之間的關聯和協同效應。同時,四化它本身又帶動汽車產業和交通能源新型電信技術設施、環境和城市,又產生了協同發展的效應。
汽車產業從制造和產品為中心轉向出行服務的這樣一個中心,汽車產業的服務化是未來大的變化趨勢。比如我們講的標準化、通用性,它是對于產業組織效率是非常高的,我們在講汽車服務化之后,汽車的服務是不是也可以用產品的觀念來進行設計。服務的產品化,它的內涵也應該是它的標準化、可比較性,這樣的話,把服務作為未來價值的基點,用服務來定義汽車產品,再用產品來定義汽車的供應鏈和生產體系
未來面臨的是開放的汽車產業發展的未來,和汽車社會形成的未來,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智能汽車現在更多是手機+汽車的版本,還未真正達到它深度智能化階段。我認為,它是需要在未來生態的構建,新型社會化的基礎設施構建,甚至到管理體制機制政策,乃至背后的行為習慣、模塊、文化的改變,最終才能形成未來智能汽車和智能汽車的社會。這個雖不是短期能實現的,但這個方向越來越清楚。
J.D. Power亞太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蔡明:從實用性、功能性、操作性以及經濟性滿足客戶需求
從消費者端來看我們主要是有四個原因造成車機使用率比較低,第一個就是客戶認為車機的功能用處不是特別的大,然后不是特別的需要這些車機的功能。第二個就是認為車機其實他有更好的這種替代產品,比如說手機上的一些APP或者是手機上的一些服務,第三個他們覺得車機功能太復雜了,有一些車機使用的功能你需要下沉到四五級菜單之后才可以找到這些功能才能夠去做一些自己想用的設置,那過于復雜。第四個就是費用問題,就是很多車機我去升級需要收費,我遠程升級可能就不是特別的方便等等,經濟性方面的考慮也是消費者非常顧慮比較多的一個原因。所以其實簡單來說其實從廠家或者是供應商來說,可能我們需要更多是從實用性、功能性、操作性以及經濟性四個方面更好的滿足客戶的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