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為啥對售電公司有所保留?只是揭開了電改中有關數據披露的冰山一角,而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大數據,才是整座冰山。對整個電力系統數據流的增值變現,則是國網的“野心”。
而當下的矛盾是——數據是被保護的,平臺是要共享的。
如何開放電力大數據,才能同時讓數據的擁有者、分享者、使用者、獲益者都放心?讓電網的“野心”與“擔心”不再彼此制約?
萬物互聯,萬數互換,電力數據屬于誰?
我們正處于數字經濟時代,土地、資本、勞動力等傳統生產要素增長均有所放緩,而數據,是增長最快的生產要素。數據的公開,有時候被稱為信息披露:
個體向上披露,社會向下披露。整個數據交換并公開的過程,也是個體彼此了解的過程。如果數據互換順利,一起形成了市場,行業就能健康發展;一起組成了政府,監管立法就有據可依。
而我們最關心的電力數據,則由四類個體相互間置換,分別是:用戶、電力企業、設備生產商、監管部門。
昨天數據開放,國網為啥對售電公司有所保留?一文提到的電費單數據,則發生在用戶、售電公司和電網三者之間,案例中,僅小小的個體不配合之舉,引發了售電公司的敗訴和金錢損失。
那么如果我們把大數據,置于“泛在”這張鏈接萬物的網上呢?數據開放既然能創造萬億倍的收益,那么同樣,數據閉塞也可能造成萬億倍的損失。
萬物互聯,萬數互換,數據到底屬于誰?如何公開?數據的公開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
我想要的數據,卻求之不得
“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是我們最熟悉的電改廣告詞,中間就是電網,電網手握著發電和用電兩頭的數據,幾乎可以稱得上是擁有了整個電力系統的數據。
誰都需要數據,但數據的給予和獲取,落差極大。拿享能匯自己舉例,我們的vision是“提供更好的行業數據分析”,然而我們手上擁有多少的數據,來支撐更好的分析呢?
周三,我們在發出《山東現貨首現負電價分析》一文的時候,即便推導出了四個原因,但也不得不在文中向大家坦誠:
“這些只能是推論。詳細的負電價運算過程,受電網拓撲未公開,算法未公開的影響,小編也無法給出。也期待具體管理電力現貨的技術專家給出更加精確的官宣答案,以解答大家的疑惑。”
這就是信息缺失,所以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分析,僅供參考。那么以小見大,“9號文”下發以后,民營售電公司進場了,一般工商業用戶進場了,數據交換起來了,但我們卻親眼見到數據交換的不公平性——為何電網能看見我的用能數據,而我卻求之不得想要的數據?
是不是只有電力行業才有此煩惱?
在金融行業:財務造假粉飾呈現出手段復雜、隱蔽性強等特點,同時信息披露違規成本過低,與違規收益嚴重不對稱。
有朋友告訴小編,前段時間提前聽到A股某公司的并購重組消息,然后本周的走勢就如下圖所示那么夸張。按理說,這個消息就屬于內幕交易,擾亂市場秩序。
如何防范信息披露違規,一直都是監管部門最頭疼的問題,電力行業的信息披露是否也會存在著大魚先獲知消息而獲利的可能呢?
想都不用想,那是肯定的。
數據的公開“不公平”
2017年國網公司組織制定了《國家電網公司數據資產管理辦法》,第七章提到:“目前國網的對內公布的數據主要針對內部的部門。對外主要是對政府機關進行披露,輔助政府進行決策。”
享能匯粗淺分析,無外乎以下三個通用的原因:
權屬問題,在萬物互聯的時代,個人和企業行為都被數據化,個人或者企業數據權利將會存在法律的歸屬問題。我的用電數據給了泛在網之后,數據是我的,還是電網的?安全問題,暫且把電網稱為數據的“保管方”,數據在共享開放過程中,是否被破壞、被更改和被泄露等問題存在隱患。咨詢行業里,常常有甲方問乙方:“你的數據顆粒度如何?”這里的顆粒度,就是指數據的精準程度,能否從省,細到市,細到縣、細到小區,細到門戶?其實,使用者的手上,可能只是個求和,或者平均數據而已。如何支撐做個性化的場景設計?
開放范圍。數據目錄就像一個數字圖書館,數據就是書籍,書籍的怎么管理分類,怎么開放?
數據的共享與公開,難道只有爭議,沒有辦法?
當下看來,數據的保護與行業的開放特性是矛盾的,那么數據如何開放,才能讓數據的擁有者、分享者、使用者、獲益者都放心呢?
享能匯認為,關鍵詞就是標準。
我們反過來看大數據集散地——泛在電力物聯網的推進過程,在外人看來,推進過程是一份白皮書、是巨頭合作、是商業價值、是大數據、是應用場景,但其實,“泛在”的名字已經出賣了自己——泛,即規模。
規模才配得上大數據。規模需要什么來支撐?可能你還是搖頭說,不知道啊,靠商業行為嗎?
我們再看一個熟悉的場景:
今年,華為的5G技術在國際上被“組團排斥”,為什么?因為國際上擔心華為的5G應用規模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那么,我們更近一步問,為何國際上認為,華為的5G能鋪上規模?難道只是銷售勤快?
真正的原因是,華為的編碼,自創了5G標準;在全球范圍內,5G之爭的核心,早已不再是技術本身,而已經變成了一場標準之爭。只要掌握了標準,即掌握了規模,這點可以參考高通那些年在2G通信領域CDMA標準上所賺取的源源不斷的專利費用。
那么大數據的共享與開放,如果也建立了標準呢?
根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標準化管理中心主任劉永東今年11月在“泛在”為主題的高峰論壇上發言:“規范統一的標準體系是支撐泛在電力物聯網發展的基本條件。標準化是泛在電力物聯網技術特點的內在需要。泛在正在五個領域制定標準:感知技術、網絡與平臺、通用和共性技術、業務應用,以及數據和安全。”
回顧開啟本輪電改的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提到: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解決現行標準體系和標準化管理體制不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
泛在要規模,必立標準,數據要安全共享,必立標準。
而建立數據分享標準的過程,也是必定是最具爭議的過程。為什么呢?我們可以參考歐盟《一般數據保護條例》的序言——個人數據保護并非絕對權利,必須根據比例原則考慮其在社會中的作用,并與個人和家庭生活、通信自由,思想、意識和宗教自由,言論和信息自由,商業活動自由等其他權利相平衡。故此,個人數據的保護規則不能整齊劃一,而應在紛繁復雜的場景下,作出因地制宜的架構設計。
泛在的應用層,就包含了享能匯粉絲們最關注的領域——電力中場期市場運營優化,以及電力現貨市場運營。去年享能匯在廣州首次開辦現貨培訓,圖跡科技馬博士就提到了電力營銷的信息化剛性需求之一:需要一個完整的通過市場仿真預測未來中長期現貨市場的機制,支持合約和現貨交易,涉及海量數據操作和復雜的優化算法。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57瀏覽量
140002 -
電力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文章
193瀏覽量
223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51Sim利用NVIDIA Cosmos提升輔助駕駛合成數據場景的泛化性
明晚開播 |數據智能系列講座第7期:面向高泛化能力的視覺感知系統空間建模與微調學習

華為AI WAN解決方案加速運營商承載網價值變現
直播預約 |數據智能系列講座第7期:面向高泛化能力的視覺感知系統空間建模與微調學習

軟通動力與福建鐵通達成泛智能終端業務合作協議
Google Play如何幫助您的應用變現

一文看懂5G通感一體化

泛半導體的基礎知識

邊緣AI和智能音頻專家XMOS全球首家增值經銷商(VAR)落地中國

XMOS全球首家增值經銷商落地中國
XMOS與飛騰云達成增值分銷協議
深入了解Java泛型——從前世今生到PECS原則

SFTP在網站備份中的作用
淺談泛在電力物聯網的發展前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