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比亞迪披露了一份頗為亮眼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在經歷了連續的凈利潤下跌后,比亞迪終于長出了一口氣。
比亞迪第一季度盈利在疫情的大環境下幾乎“歸零”,但得益于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拉動,公司前三季度的凈利潤為34.1億元,同比增長116.83%,這是比亞迪近幾年的最佳表現。
伴隨Q3業績向好,比亞迪的股價也坐上了火箭,市值突破5000億大關,最近一年,市值已經翻了四倍。對比全球汽車廠商的市值,比亞迪已經超過戴姆勒奔馳、法拉利、寶馬等車企。
市值沖天,但其中又有多少泡沫?有股民問,“如此大的泡沫,比亞迪什么時候才會跌?”有人評論“在你買入后的下一秒。”市場很快做出了反饋,11月11日,比亞迪A股尾盤逼近跌停,同時,港股跌近12%。
圖源:東方財富
誰能堅守市場的預期?還要從企業真實的質地看。比亞迪Q3業績雖然暫時緩解了盈利壓力,但凈利潤增長并非來自汽車業務板塊。
比亞迪電子在對外舉行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透露了一些真實情況:比亞迪前三季度醫護產品營收超百億,該業務的毛利率約40%,這是Q3比亞迪回血的一個重要原因。相對而言,汽車業務銷量近幾個月上漲迅猛,但仍然不敵去年37.69萬輛的業績,處在下滑的走勢中。
口罩業務的貢獻過大,短期看是現金奶牛,長期以往,這家標榜著新能源汽車龍頭的企業,或將成為當之無愧的全球最大口罩生產商。
/ 01 /
四年最佳盈利
仍依賴政府補貼
財報顯示,比亞迪第三季度營業收入達到445.20億元,同比增長40.7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51億元,同比增長1362.66%;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營業收入累計達到1050.23億元,同比增長11.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14億元,同比增長116.83%。
這是比亞迪最近幾年來最佳的盈利表現。而回顧過去幾年,比亞迪可謂幾經風雨。
2017年,比亞迪營業收入為1026億元,同比增長2.36%。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約達40.7億元,同比下降19.51%;時間走到2018年,比亞迪全年營收1300.5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7.8億元,比上一年同比下降31.63%;2019年,比亞迪全年營收為1277.39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僅為16.12億元。
三年之間,比亞迪營收起起伏伏,但不變的是一直處在下滑趨勢中的凈利潤。從2017年的40.66億,下滑到去年的16.12億,而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率僅有1.26%,低到了塵埃里。
作為對比,吉利汽車2019營收974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81.9億元,凈利潤率達到了8.4%。同期,長城的凈利潤率為4.7%、上汽集團為3%。
今年1-10月,比亞迪凈利潤攀升至34.14億元,終于可以松一口氣。不過,細看營收和凈利潤背后的秘密,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與新能源汽車補貼相關。一直以來,比亞迪被認為大幅依賴政府補貼,這也是比亞迪一直被詬病的問題。
在比亞迪的非經常性損益科目中,政府補貼是絕對的來源。2017年,政府補貼額為13.42億元;2018年,比亞迪收到的政府補貼高達34.58億元,該金額甚至超過了比亞迪2018年全年利潤的總和;2019年政府補貼退坡,但比亞迪仍收到政府補貼14.84億元,而在扣除其他損益科目的損失后,2019年的非經常性損益達到13.84億元。
今年Q3財報顯示,比亞迪第三季度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達10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為15.77億元。
一方面,比亞迪受益于政府補貼,但也凸顯了比亞迪對于政府補貼的依賴問題。未來,如何擺脫對政府補貼的依賴性,將成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難題。
/ 02 /
口罩業務成現金奶牛
在某汽車類網站上,有網友提問:“比亞迪是做什么的?”創立于1995年的比亞迪,如今的主營業務,確實讓人摸不清了。今年以來,口罩內銷轉出口,讓比亞迪由車企轉口罩廠了。
今年前三季度,比亞迪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14億元,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實現凈流入286.6 億;比亞迪第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51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實現凈流入131.3 億。
口罩這只現金奶牛有多生猛?
今年2月份以來,為積極抗疫,比亞迪開始進行口罩的加工生產。本是抗疫之舉,卻成為比亞迪的創收重心。據了解,比亞迪已經建成了300條口罩生產線,日產量達到了2000萬只,每秒鐘有231只口罩從比亞迪工廠下線。根據國內國外疫情需求,比亞迪還在以每天100-200萬只的速度增產,最大可以達到每天5000萬只的產能。
比亞迪電子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透露,醫療防護業務的毛利率約40%,是上半年的兩倍,因此在Q3季度貢獻了不小的利潤。
市場上有測算,比亞迪在2個月時間內賺了2.69億元,平均每天賺450萬。具體看對業績的提升,今年一季度,歸屬于上市股東的凈利潤為1.1億元,同比下降84.9%。然而比亞迪的態度卻很樂觀,有一條重要原因就是,“口罩生產預計也將為集團的銷售收入及盈利增長提供正面貢獻”。
這樣的樂觀,來自于貨真價實的巨額訂單。隨著疫情的全球蔓延,比亞迪方面接到多筆大單。
4月12日,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正義(MasayoshiSon)透露,軟銀已經和比亞迪達成協議,將從5月開始每月交付3億只口罩;4月20日,比亞迪方面獲得美國加州10億元的口罩訂單。其中包括約3億只N95口罩,加州向比亞迪子公司支付了第一筆4.95億美元的貨款作為預付款。
近日,比亞迪電子內部傳出消息,從8月份開始逐步減產的口罩,進入10月份之后,又突然緊急提產了。
根據此前比亞迪電子公布的數據顯示,口罩業務第一季度營收6億,第二季度營收80億左右,第三季度是約40~50億元,今年以來,已經有近130億的營收。
寒冬中車企制造口罩賺外快無可非議,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口罩已經成為比亞迪最重要的增長。長此以往,打著最大新能源車企名號的比亞迪,要改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產商”。
/ 03 /
汽車業務表現平平
銷量同比下降16%
相比于口罩業務,比亞迪汽車板塊的表現相對遜色。而早在2017年,比亞迪汽車銷售的下滑跡象就有跡可循了。
2017年比亞迪汽車累計銷量為40.97萬輛,同比下滑17.5%。其中傳統燃油車僅售29.6萬輛,同比下滑9.2%;新能源汽車共計銷售11.37萬輛,同比增長13.4%;
2018年比亞迪銷量有所提升,全年銷量總計52.07萬輛,其中,燃油汽車銷量為27.29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4.78萬輛;
2019年比亞迪汽車銷量為46.1萬輛,同比下滑11.39%。其中,燃油車23.15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95萬輛。全年銷量低于預期,僅完成2019年65萬輛銷量目標的70.98%。
過去3年,比亞迪汽車銷量不如預期,新能源汽車增長潛力降低,傳統燃油車業務又逐漸萎縮,都是凈利潤不斷下滑的原因。
今年1-10月,比亞迪營收實現增長,一方面賴于新能源汽車銷量快速觸底反彈,其中,公司全新旗艦車型“漢”和改款旗艦車型“唐”,推動了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業務取得增長。
圖源:比亞迪2020年10月銷量快報
10月,比亞迪汽車全系銷量4.77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2.32萬輛,燃油汽車2.45萬輛。對比去年10月的銷售數據,新能源車銷量上漲,但燃油車則有所下降。
從年度累計看,比亞迪銷售情況同樣不佳。今年1-10月,比亞迪累計銷售汽車31.67萬輛,相對于去年的37.69萬輛,同比下降15.98%。其中,新能源車本年累計銷量13.42萬輛,比去年的20.51萬輛下降34.62%;燃油車本年累計銷量為18.25萬輛,比去年17.17萬輛,小幅度增長6.3%。
從增長看,比亞迪仍依賴燃油汽車,不過,燃油車的增長并不快,反之,被內部寄以重望的新能源車則大幅下滑。
對比行業情況,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1-10月份銷量顯示,銷量前10名的車企中,有4家車企實現了正向增長,分別為長安汽車、奇瑞汽車、江淮汽車、江鈴汽車。其余6家均呈現同比下滑趨勢,從銷量看,比亞迪位居第七,但從同比銷量下滑趨勢看,比亞迪以-15.98%的減少率排名倒數第二,海馬汽車以-54.29%墊底。
圖片來源:車宇世界、節點投研所
種種數據顯示,比亞迪當前的銷售情況不盡人意,但是資本市場上的反應卻截然不同。
截止11月5日,新能源汽車板塊延續上漲情緒。汽車行業板塊整體漲幅為3.09%,華晨中國、上汽集團、吉利汽車以及中通客車等數家車企,漲幅超7%。比亞迪領漲A股,漲幅達10%,市值首次突破5000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估值在合理范圍內,畢竟電池廠商寧德時代的市值已達到6000億元,特斯拉市值也高達4000億美元,比亞迪似乎沒有理由不漲。
從另一個角度看,比亞迪能領跑A股,與其半導體、動力電池等重點業務分拆加速落地相關。
/ 04 /
家底增厚
比亞迪半導體估值100億
雖然主營業務表現一般,但資本運作方面則極為亮眼。今年4月,比亞迪旗下子公司“比亞迪微電子”通過內部重組,正式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并計劃上市。
據了解,比亞迪半導體主要業務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傳感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擁有包含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和下游應用在內的一體化經營全產業鏈。
在比亞迪宣布重組比亞迪半導體后,迅速完成首次融資,引入紅杉資本中國基金、中金資本、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投資機構。
繼5月完成首次融資后,比亞迪半導體A+輪融資加速進行中。據悉,投資者包括湖北小米長江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湖北省聯想長江科技產業基金合伙企業、深圳市碧桂園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等30位戰略投資者。
比亞迪于公告中還表示,未來擬繼續引入韓國SK集團、小米集團、招銀國際、聯想集團、中信產業基金、厚安基金、中芯聚源、上汽產投、北汽產投等。
除了資本上的長袖善舞,讓比亞迪融到巨額資金之外,讓比亞迪半導體獨立有著深遠的意義。
從業務層面看,IGBT之于比亞迪,如同海思芯片之于華為。在工業級IGBT領域,比亞迪半導體的產品下游應用包括工業焊機、變頻器、家電等,這都將為比亞迪帶來新的增長點。在其他業務領域,比亞迪半導體也可與來自汽車、消費和工業領域的客戶建立了長期緊密的業務聯系。
近年來,比亞迪經營業績有所下滑,比亞迪半導體分拆上市,是比亞迪經營的一個突破口,由于融資后比亞迪仍持有比亞迪半導體70%以上股權,上市后仍然并表,這將增厚公司經營業績。
汽車業務增長乏力的比亞迪,想要實現逆勢突破,并非一日之功。但很顯然,比亞迪的應對法則,是通過其他業務增厚家底,以支援汽車業務的放緩。不過,隨著新能源補貼持續退坡,僅僅依靠仍未成熟的半導體,比亞迪恐怕也難以交出一份令股東滿意的成績單。畢竟,口罩終有時,新能源汽車才是主營業務。
如今,新能源汽車行業大火,帶動了全球汽車廠商市值的上漲。特斯拉市值超過4100億美元位居全球榜首。從中國市場看,蔚來汽車市值超過寶馬和通用,比亞迪超過戴姆勒奔馳、理想、小鵬超過了起亞,長城即將超過福特……
截至目前,比亞迪總市值超過上汽集團和廣汽集團兩家之和,在A股的動態市盈率為114.46倍。要知道,上汽動態市盈率為14.95,廣汽動態市盈率為20.72。比亞迪的天花板在哪?以驚人速度狂飆突進的車企市值,究竟有多少是已經違背常識的水分和泡沫?
板塊估值見頂,比亞迪為首的汽車股,開始進入下跌狀態,11月11日,比亞迪盤中持續走弱,股價逼近跌停。激情割韭菜,比亞迪的雙十一,也在“打折”。
聲明:本報告(文章)系節點財經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任何轉載,本報告(文章)是基于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臨時公告、招股書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節點財經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節點財經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責任編輯:xj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413瀏覽量
234474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151瀏覽量
109521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468瀏覽量
552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3月11日,米爾邀您相約2025德國紐倫堡嵌入式展?EMBEDDED?WORLD

3月11~13日,與飛凌嵌入式共赴德國紐倫堡embedded world 2025

來吧,拆個比亞迪!
11月全球車企銷量榜:豐田領跑,比亞迪躍居第二
11月廣汽集團汽車銷量19.9萬輛
蔚來公司11月交付新車20575臺
奇瑞集團11月銷量首次突破28萬輛
新能源車企11月再創佳績 蔚來11月交付量增長近三成 小鵬汽車交付量首次突破3萬
展會動態 | 11月11-15日,同星智能一周展會預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