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5G的「靈魂拷問」。
經歷了2020一整年的發展,5G 已經朝著「5.5G」增強演進。從支撐萬物互聯到使能萬物智聯,它正在用水到渠成的態勢,滲透進你生活中的每個小片段,也為整個社會發展和行業升級創造新的價值。
在年終歲尾之際,央視網與華為聯合打造了《5G請回答》思想茶派,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主持人周運、商業評論家吳伯凡、5G產業促進中心秘書長&物聯網智庫創始人彭昭、華為無線營銷副總裁朱慧敏四位跨界嘉賓,用幽默輕松的金句,解答關于5G的「靈魂拷問」。
《5G請回答》,別把問題留給2021!
1
5G的顏色:遠看草色近卻無
2019年,是業界公認的5G元年。而在經過了2020整整一年的沉淀之后,如今,你對5G有著怎樣的感知?
回顧今年的那些難忘瞬間,有一個畫面一定讓你記憶猶新——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全國人民都在家里觀看了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興建直播,做了一把「云監工」。這次直播,背后依靠的正是5G技術。
隨后,三大運營商又把5G信號基站搬上了世界屋脊的珠峰之巔,再次挑戰了一把極限。而在我們的身邊,2020年1-11月的5G手機出貨量達到了1.44億部,全國新增了58萬個5G基站,推動共建共享33萬個5G基站,實現了所有地市都有5G覆蓋的目標。
盡管一直穩步發展著,可5G到底在哪兒呢?對于我們的生活來說,總覺得5G應用還沒有明朗到不可或缺的程度。換句話說,5G的感知仍不強烈。
吳伯凡:【遠看草色近卻無,就是早春時節的那樣一種感受。草色遠看是有的,近看還是黃的。這是5G的顏色。】
如果用一種顏色來形容現階段的5G,那么它既不是熱烈的紅,也不是沉穩的藍,而正是——「遠看草色近卻無」。
說起5G,不管你身居之處多么山高海遠,即便是老人和孩童,也能夠對它夸夸其談。5G正在發生,它是科技進步的訊號,是通向未來的愿景。但當你離近了看,卻也似乎無法明晰地找尋到5G的蹤跡。
其實我們想到的陽光明媚的那種景色,是春天的后半期,如果我們把5G理解為四個春天的話,現在是立春,可能雨水都沒到,驚蟄那個時候可能會有地下的那些蟲子出來了,還能感受到,我們自己還是那種春寒料峭的感覺,現在的5G應該是這樣的感覺。
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5G在這一年中一直在持續發力,揮動著代表「新世代」的大旗。除了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那些有形變化,其實它更多地正在看不到的地方,打下勤懇、堅實的基礎,期待著破冰復蘇、萌發新葉,為人們帶來一個「完整的春天」。
在這樣的時期,盡管仍有些春寒料峭,但我們也能通過種種細節,感受到春意逐步滲透進生活中。截止到目前,我國被5G使能的項目已有近5000個,涉及到20多個行業,其中還有各種創新項目。這些行業的從業者們,已經提前觸摸到了5G熾熱的溫度。
從5G從業者的視角再向上發展,就來到了終端用戶的視角。全球現在已經有2億多的5G終端用戶,他們可以感受到非常明確的5G速度。
吳伯凡:【5G就像空氣一樣,你不覺得它在,但是它不在,你就會很難受。】
從「有它更好」到「沒它不行」,5G在我們生活中地位的提升不言而喻。很明顯的一點是,2020年,你已經基本看不到手機廠商發布4G手機了,5G成為了新旗艦的標配。5G信號也從一、二線城市,逐級覆蓋至更加偏遠的地區,在不經意間來到了你的身邊。
可以預見,當5G逐步進入日常化、常態化,當你潛移默化地習慣于5G應用帶來的便捷之時,你就真的再也離不開它了。
2
5G的征程:一場馬拉松
速度快,一直是5G的標志之一。相比于其自身的超高速,5G在這一年中的發展,是不是有些略顯遲緩?
彭昭:就是等待期雖然很漫長,但我覺得是值得的。而其實我覺得是不能用一個百米沖刺的運動員的規則來評判一個馬拉松運動員,5G它是改變千行百業的這樣一個新的技術。5G它是在于說真的使能了一個萬物互聯的一個時代。對于5G來說,底層邏輯變了。所以我是覺得5G沒有被人感覺到,這個是天經地義的,就是應該是這樣,它是賦能產業的。
從2G到3G,3G到4G,沒有一次通訊技術的迭代具有5G這樣的意義。5G要改變的不只是我們的移動通訊,閱覽載體,而是千行百業。5G的意義,是賦能產業的底層邏輯,是萬物互聯的基礎。
既然是「萬物」互聯,所需要的包容度自然也極高,要能「笑納萬物」。因此,與其它技術相比,5G所需要經歷的發展歷程正如同馬拉松運動員的長跑,要在一個長期區間保持耐力,我們也需要對此更有耐心。
吳伯凡:【5G滲透千行百業,潤物細無聲】
5G它現在表現的是滲透性,它就滲透在各種各樣的生產、服務、產品里頭。
朱慧敏:【潤物細無聲。】
下單一杯咖啡,拿到手中,看起來十分普通的一個生活片段,這條供應鏈的每個環節里卻都可能包含著對5G的應用。在其它的各行各業中也是如此,自動駕駛、視頻傳輸、智能網絡、遠程醫療、遠程教育、智慧城市,5G在人們看不到的背后實現技術賦能,人們對5G的感知也將越來越間接,不再停留在標語和宣傳海報上。
朱慧敏:【5G的“驚蟄”比4G要早一些,因為5G的發展速度遠超想象。】
(5G的“驚蟄”會不會比4G的“驚蟄”會晚一些?)相反,我們可能認為還要更快一點。因為我們一直在說,5G的發展速度遠超想象。就是比過去的幾代要發展得更快一點。
5G的發展速度真的很慢嗎?2020年,全球的5G用戶累計達到了2億。反觀4G時代,累積2億用戶花費了好幾年的時間。5G技術被廣泛使用最好的風向標,就是我們的手機終端本身,4G手機的價格從居高不下發展至出現「千元機」,同樣經歷了數年,但如今僅僅一年,5G手機就已經跌破千元。
彭昭:【5G的“驚蟄”是一個正態分布的周期】
我覺得那個驚蟄它不是一天,它是一個正態分布在一個幾天之內,就是在一個正態分布的一個周期在平均分布這個驚蟄。因為有些行業它可能驚蟄得早,有些行業它可能會緩一緩,后面再驚蟄。
作為萬物互聯的根本,實現「互聯」的行業也會有先后之分,有的腳步快些,有的腳步慢些,按著「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節奏紛至沓來。比如對高新科技技術接納程度較高的醫療行業,就已經廣泛、熟練地運用起了5G技術。但在有些較為傳統的行業中,數字化轉型需要經歷輔導期與孵化期的過程,過程就會稍微長一點。
3
5G的期望:目標是星辰大海
既然說5G是一次意義非凡的迭代,它強大在什么地方?
朱慧敏:【5G不僅萬物互聯,更要萬物智聯,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
但是5G還有哪些強大?就是我們說相比于移動互聯網時代,5G就是要萬物互聯。但我們的目標遠不止于此,我們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我們接著又提出5G其實是使能萬物智聯。
和2G、3G、4G最不同的本質區別,就是5G是「具有智慧的」。它不僅僅是簡單的「萬物互聯」,而是能做到、要做到更加充滿想象力的「萬物智聯」甚至「萬智互聯」。
在這個龐大的智慧網絡中,所有的物體都是聰明的智能個體。而它們要被互聯起來,就需要一個連接的管道,把它連接起來,這個管道就是5G。
吳伯凡:【5G變成神經系統,迅速地做出反應】
比如說現在的供應鏈,過去基本上是在傳遞信息,物流、信息流,最好是它變成一個神經系統,迅速地做出反應,這個過程的底層的基礎的東西,就是這個5G。
5G的低時延,使其如同我們的神經系統一樣反應靈敏、精準,現代醫療手術中對于這樣的特質同樣有著強烈的需求。
醫療資源往往存在著地緣性差異,但如果給醫院配備上類似「超聲針刀」這樣的設備,由有經驗的專家團隊來遠程監控,利用5G的低時延完成及時回傳和精確指導,這樣即便是那些經驗不足的醫生也可以操作主刀,突破空間限制為患者帶來及時的診治。
朱慧敏:5G網絡要建好,云要跟得上,AI要跟得上,才會有更強大的聚變效應。
憑借著5G的大帶寬、大連接、低時延的能力加持,5G的邊緣計算,邊緣智能能力強大非凡,將這樣的能力與配套發展的云、AI技術良好聚合,能夠發揮出更大的效應。
彭昭:【5G使能機械視覺,不需要人的干預和人的介入,完全把人解放出來,可以做更多這樣發揮智力型的事情。】
它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很多這種機器視覺,完全是機器自己在運作,因為它自己是一個王國,不需要人的干預和人的介入,完全把人解放出來,可以做更多這樣發揮智力型的事情。
在5G建立的新生態下,機器雖然還是機器,其算力和反應能力卻已經堪比富有智慧的個體,雖然和人類大腦產生的智慧仍然不同,但它能做到的事情卻也是人類無法比肩的。
代表著目前最高級別工業自動化水平的「黑燈工廠」,便展現了5G賦予機器的智慧——每一個終端都由密密麻麻的神經網絡進行連接,不僅「看得見」,而且「看得懂」,從而完全自發地實現自發運作,不再需要人的干預和人的介入,徹底把人解放出來。
吳伯凡:【5G的生態,整體生態一旦出現以后,可能會導致物種大爆發】
就像我們去到熱帶雨林的時候,你會看到無數種從來沒見過的植物。5G的生態,整體生態一旦出現以后,可能會導致物種大爆發,就是它出來的那種形態跟我們事先想到的那些完全不一樣,
5G成熟后,所產生的新生代應用可能是我們現在所不能預知到的,因為其構建的生態太富有多樣性和創造性。直至目前,我們也只能在那些有些苗頭,可以預見的行業內去推斷5G的發展前景。只要把基礎做好,前途雖然未知,但一定是光明的。
4
5G的未來:萬物的運營商
在經歷了深厚的積淀和充分的應用之后,未來的5G會以怎樣的形式存在?
5.5G提出來的背景也就是我們在5G使能萬物互聯的過程中,在跟各行千行百業在做使能的過程中,也識別出來一些潛在的需求,對我反看我的網絡能力要持續做一些演進、增強,更好地服務好物聯。
在今年華為的全球移動寬帶論壇(MBBF)上,一個新的「5.5G」概念被提出。
5G的任務是使能萬物互聯,在其與千行百業做使能的過程中,也能同步識別出一些潛在的需求,從而反推網絡能力做一些演進、增強,以更好地服務好物聯。這樣的一個中間狀態,就是「5.5G」,它是在5G本身基礎上進行拓展的新方向,也是5G發展的新階段。
它會把各個場景的圓都會覆蓋到,那這樣的話就會誕生一個一些新的商業模式的變化,我比較會想象說可能會有一些新的物種誕生……所以我就從一個產品商變成了一個萬物運營商。
在5.5G的階段,應用場景不再是簡單的向外延伸,而是著眼于豐富生態內部的種種細節。5G具有「增強的移動寬帶」,「大規模的機器通信」及「高可靠低時延」三個已經趨近成熟的老場景,5.5G則要讓這些老場景發出新芽,更周密地扎根于智能場景的各個細節中。
同時,三個場景也要進一步實現融合,創造新的場景。如「大帶寬」與「低時延」的相輔相成,能衍生出更具使用價值的VR全息技術,為人們帶來更好的實時交互體驗。屆時,「天涯若比鄰」和「身臨其境」將夢想成真。
有了5G打好的底層基礎,5.5G可以進一步給傳統的商業模式帶來變化,甚至會出現一些「新物種」的誕生。原本只是做產品的公司,現在可以運用技術對產品進行追蹤,掌握其「售往何處」、「何人購買」、「購買反饋」、「使用反饋」等等多個維度的信息。這個產業鏈條還具有持續追蹤的能力,邏輯也可以適用于萬事萬物,從而真正讓產品商成為「萬物運營商」。
依托著5.5G的建構,數據正在走向智能化,技術供給與需求之間產生了更頻繁、更聰明的互動,這是一種全新的、極具未來感的商業模式。
朱慧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在這個建設的過程中,希望我們各行各業一起擔憂不如擔當,然后共同來建設一個堅實的數字基石。】
吳伯凡:【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條條大路通羅馬,5G要做的其實是讓我們的生活的世界變得更周密。】
彭昭:【5G從吉祥物的這個狀態變成一個日用品這樣的一個狀態,變成各行各業的標配這樣來存在。】
2020年是令人難以忘記的一年,人們用最原始最本能的力量抗擊了疫情的侵襲。作為尖端技術但又是萬業基石的5G,也同樣高效、飛快地在那些看得見看不見的地方夯實基礎,構建良好的環境生態,為萬物復蘇做準備。
各行各業的5G的從業者們相信,5G是個對世界進行刷新的技術,我們也正在致力于改變世界,匯集各股微小的工作貢獻,注入到我們這個時代的操作系統當中。2021年,5G的各種應用可以踩著更加堅實的基石,深入地進入各行各業,進入到人們的生活中。它將不再值得大書特書,而只是未來觸手可及的美好智能世界中的一部分。
原文標題:《5G請回答》金句解讀——2021來了,揭秘5G新顏色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華為無線網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810瀏覽量
90863 -
5G
+關注
關注
1360文章
48808瀏覽量
573391
原文標題:《5G請回答》金句解讀——2021來了,揭秘5G新顏色
文章出處:【微信號:hwwireless,微信公眾號:華為無線網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5G RedCap網關是什么
5G RedCap是什么
熱門5G路由器參數對比,華為智選Brovi 5G CPE 5 VS SUNCOMM SDX75
5G 時代下,TNC 插頭型號的創新變革之路

5G網絡中,信令測試儀如何幫助提升用戶體驗?
CHA3218-99F低噪聲放大器適合5G通信嗎?
我國5G建設取得顯著成就
中國5G發展成就顯著
5G五年:從概念到現實,5G-A套餐引領新變革
5G RedCap卷起來了?智能未來已來!
媒體訪談 | 5G RedCap技術,開啟5G輕量化新篇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