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Gartner發布了對2020年半導體行業(含應用處理器、DRAM、閃存芯片等)的統計報告,按照銷售收入來看,前十名分別是Intel、三星電子、SK海力士、美光、高通、博通、德儀、聯發科、鎧俠和NVIDIA。
其中Intel 2020年的半導體收入是702.44億美元,同比增加了3.7個百分點。
TOP10中同比增幅最大的是聯發科,其次是NVIDIA和高通,德州儀器是TOP10中唯一收入下滑的企業。
可以看到,聯發科、鎧俠和NVIDIA去年在TOP10之外,今年則由于業績搶眼,殺出重圍。上一年中,8~10名分別是意法半導體、NXP和蘋果。
從行業來看,整體的市場銷售規模增加了7.3個百分點,體現出良好的勢頭。
當然,AMD無論是去年還是今年,都未進入TOP10,前路任重而道遠。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聯發科
+關注
關注
56文章
2729瀏覽量
256399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828瀏覽量
236168 -
NVIDIA
+關注
關注
14文章
5292瀏覽量
106170 -
intel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495瀏覽量
18831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臺灣上市公司年薪揭秘:聯發科人均105萬元領跑,前十榜單出爐
萬元)奪冠,是唯一非主管平均薪資超過400萬元新臺幣(約合人民幣97.8萬元)的上市公司。 ? 根據證交所統計,2024 年非主管員工平均薪資前十名,依序為: 聯發
發表于 07-02 00:03
?1190次閱讀
2025年半導體制造設備市場:前景璀璨還是風云變幻?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半導體作為現代電子產業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半導體制造設備,更是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步入 2025 年,半導體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導體芯片公司
北京市最值得去的十家半導體芯片公司
原創 芯片失效分析 半導體工程師 2025年03月05日 09:41 北京
北京市作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重
發表于 03-05 19:37
聯發科2024年12月營收環比下滑
近日,據聯發科公告顯示,該公司在2024年12月的合并營收凈額達到了416.83億元新臺幣。然而,與前一月份相比,這一數字環比減少了7.87
Imagination:2025年強勢復蘇,邊緣AI、汽車帶給半導體IP廠商新動能
網策劃了《2025年半導體產業展望》專題,收到數十位國內外半導體創新領袖企業高管的前瞻觀點。其中,電子發燒友特別采訪了Imagination首席產品官James Chapman,以下是他對2025
發表于 01-09 13:47
?589次閱讀

聯發科與NVIDIA合作 為NVIDIA 個人AI超級計算機設計NVIDIA GB10超級芯片
聯發科近日宣布與NVIDIA合作設計NVIDIA GB10 Grace Blackwell超級芯片,將應用于
Roc Yang對2025年半導體市場的分析與展望
? Molex莫仕中國銷售副總裁Roc Yang接受《電子發燒友》的專訪,以下是Roc Yang對2025年半導體市場的分析與展望。 2024年Molex的重大進展 回顧2024年,Roc Yang總結

2025年半導體市場銷量有望超兩位數增長,AI成重要推動力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邁入2025年,近期多家行業調研機也陸續發布了全球半導體市場的相關預測報告。在過去的2024年,伴隨著AI、新能源汽車等新興技術的發展,讓相關的
2025年,半導體行業三大技術熱點
本文由半導體產業縱橫(ID:ICVIEWS)編譯自sourceability隨著市場跟上人工智能應用的日益增長,半導體行業將在2025年在功率元件、先進封裝和HBM方面取得突破。在準備

2024年半導體IPO:關鍵詞是什么?
盡管由于IPO政策相對收緊,2024年半導體企業上市數量相比2023年有所下降,但是從新上市企業布局中,可以看出哪些半導體行業發展動向? 隨著全球數字化轉型的加速,

中國半導體的鏡鑒之路
的啟發。今天,我們也在學習歐美的技術,也在學習日本和美國的技術。
1953年,日本政府意識到半導體的重要性之后,調動了幾乎日本全部的大型工業企業進入半導體
發表于 11-04 12:00
NVIDIA攜手聯發科,G-Sync技術獲重大突破
8月21日,NVIDIA攜手聯發科在德國科隆游戲展上震撼宣布了一項戰略合作新舉措,標志著NVIDIA全套G-Sync技術的重大突破——該技術
聯發科2024年二季度財報亮點及5G市場領先地位
4.6%,但同比增長高達29.7%,這一成績顯著優于市場先前的預期,彰顯了聯發科在半導體行業的穩健發展和持續增長的態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