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最新消息,軟銀集團正積極洽談對機器人領域的初創公司Skild AI進行一筆高達5億美元的戰略投資。這一舉措不僅彰顯了軟銀對Skild AI及其所代表的機器人基礎模型技術的深厚信心,同時也為這家初創公司的未來發展注入了強勁的新動力。
據悉,Skild AI在機器人技術領域擁有卓越的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其目前估值已達到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90.61億元)。此次軟銀的投資無疑是對Skild AI技術實力和市場潛力的充分認可,也將為公司在技術研發、市場拓展等方面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此次投資不僅將促進Skild AI的快速發展,更將對整個機器人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Skild AI有望在軟銀的支持下,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06瀏覽量
212651 -
軟銀
+關注
關注
4文章
356瀏覽量
24328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308瀏覽量
251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博世與銀河通用成立機器人合資公司“博銀合創”
在“Open Bosch:Embodied AI Day”活動現場,博世中國、博世集團旗下市場化投資平臺博原資本與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聯合宣布共同成立合資公司“博銀合創”。 據悉

NVIDIA 通過云端至機器人計算平臺驅動人形機器人技術,賦能物理 AI
。 ? 包括 Agility Robotics、波士頓動力、傅利葉、Foxlink、銀河通用、Mentee Robotics、NEURA Robotics、General Robotics、Skild AI 和小鵬機器人在內的多
發表于 05-19 17:53
?964次閱讀

盤點#機器人開發平臺
圖,電子技術資料網站具身智能機器人****開發平臺——Fibot廣和通發布機器人開發平臺-電子發燒友網NVIDIA Isaac 英偉達綜合性機器人開發平臺NVIDIA Isaac 是英
發表于 05-13 15:02
大象機器人攜手進迭時空推出 RISC-V 全棧開源六軸機械臂產品
機器人場景的量產應用。更多的面向智能機器人的RISC-V AI軟硬件技術創新以及應用案例,將陸續在公司微信公眾號做介紹,敬請大家期待。
發表于 04-25 17:59
10大機器人項目落地蘇州
近日,蘇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大會召開,據了解,本次大會共征集了84個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項目,總投資超160億元,其中鈞舵機器人、法奧
大象機器人亮相2025年蘇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大會
近日,蘇州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大會在獅山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匯聚全球頂尖專家、行業領袖與創新企業,共繪智能機器人產業藍圖。
軟通動力攜手華為云以AI技術推動企業智能制造升級
近日,由軟通動力聯合華為云主辦的“會客秀山麗水,共話人工智能——算力領航,AI智繪產業新藍圖”活動在浙江麗水圓滿落幕。
燒結銀在智能機器人的應用
燒結銀作為一種經過特殊工藝處理的導電材料,近年來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應用逐漸凸顯出其獨特優勢。本文將深入探討燒結銀在智能機器人中的應用現狀、技術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第1-6章閱讀心得之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背景知識與基礎模塊
要給AI這個聰明的“頭腦”裝上一副“身體”。這個“身體”可以是一部手機,可以是一臺自動駕駛汽車。而人形機器人則是集各類核心尖端技術于一體的載體,是具身智能的代表產品。與傳統的軟件智能體不同,具身智能
發表于 12-19 22:26
英偉達與軟銀攜手共建日本AI基礎設施
近日,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宣布,英偉達將與軟銀集團合作,在日本共同建設AI基礎設施,其中包括日本最大的AI工廠。這一合作標志著英偉達和
名單公布!【書籍評測活動NO.51】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 | 了解AI的下一個浪潮!
機器人已經從簡單模仿人類動作逐步過渡到賦予機器人更高級的自主決策能力。
國際上的科技巨頭(如波士頓動力、特斯拉和軟銀)都在這一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
發表于 11-11 10:20
軟通動力與智元機器人攜手亮相世界機器人大會
北京2024年8月22日?/美通社/ -- 8月21日,以"共育新質生產力?共享智能新未來"為主題的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開幕。作為數字技術產品和服務創新領導企業以及人形機器人具

西門子與湖南馳眾機器人達成戰略合作,共繪智能制造新藍圖
近日,全球工業自動化領域的領軍企業西門子與湖南馳眾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宣布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標志著雙方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強強聯合邁入新篇章。此次合作聚焦于工業移動機器人AGV技術的創新研發與廣泛市場推廣,共同開啟智能制造的新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