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 去年12月,我們曾報道了日本第二、第三大車企,本田汽車和日產汽車進行了談判,雙方正在探討合并的可能。彼時有消息指出,本田和日產計劃以控股公司的形式運營,并考慮最終將三菱汽車納入控股公司。當時甚至還傳出富士康有意收購日產汽車控股權的消息。這難免引人聯想,不排除是因為富士康的介入,促使了兩家日本本土車企的整合進程,本土車企加速整合為抵御外資介入。
不過,在今年2月13日,日本本田汽車公司、日產和三菱汽車就解除合作備忘錄一事達成共識,正式宣布終止合并談判。也就是說,不到兩個月時間內,本田和日產的合并計劃就宣告破裂,也就失去了合并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的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富士康董事長在2月12日回應了收購日產的傳聞,他表示,富士康確實就收購雷諾所持日產股份進行了談判,但收購股票是為了更好地合作,目標是與日產建立合作關系。
當然,日產和本田合并談判終止的直接原因,或許與富士康無關。官方對終止合并的原因是這么解釋的:在電動汽車(EV)時代全面到來的背景下,為了優先確保經營決策的速度,決定放棄合并談判更為合適。
不過在1月中旬,有消息稱本田提出100%子公司化的方案,要求日產成為本田的子公司,這個方案遭到了日產的強烈反對。這可能是雙方產生分歧的核心原因。
自此,本田、日產合并的想象到此為止,然而現實要面對的是,日產依然要面臨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
在2024上半財年,日產實現凈營收5.98萬億日元(約合2800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3%。營收上變化不大,但關鍵是,上半財年的凈利潤僅為192億日元(約合9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相比去年同期大跌94%。日產中國表示,財報數據的下滑主要兩方面原因,一是來自外部環境的挑戰,二是“公司特有的問題”。日產表示,公司經營過程中,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均在上漲,同時實際銷售業績和銷售目標之間差距較大。
從銷量情況來看,日產在中國曾經年銷百萬輛汽車,但近幾年在中國的銷量伴隨著波動,在2022年反彈至近年的高峰之后,迅速下滑。今年1-10月,日產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的兩大事業板塊,累計銷量為55.8萬輛,同比下降10%,跟2022年同期的92.7萬輛相比,更是大跌近40%。
加上近年來國內新能源車對于燃油車銷量的沖擊,車企紛紛開啟價格戰,進一步壓縮了日產的利潤。銷量和利潤的雙雙下滑,導致日產采取了收縮戰略,今年6月,日產汽車宣布關閉其位于江蘇常州的合資乘用車工廠,將產能轉移至東風日產的其他工廠。
就在雙方宣布終止合并的當天,日產汽車就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新的扭虧策略,希望通過開源節流來扭轉虧損的現狀。
這個計劃包括在全球范圍內削減2500名員工,并將全球范圍的日產汽車產能削減20%,包括在中國實施的從150萬輛減產至100萬輛,將中國以外工廠的產能從350萬輛減產至300萬輛。
同時,日產汽車還表示將致力于提高研發效率,采用家族式車型研發理念,以縮短車型上市周期,降低開發成本,目標是在開發上節省約200億日元。
當然,在本田和日產的合作告吹后,富士康似乎有望成為日產的下一個重要合作伙伴。畢竟日產汽車CEO內田誠在發布會上表示,公司依靠自身重組已經很難生存下去,未來將積極尋找新的合作機會,努力提高企業價值。
-
本田
+關注
關注
2文章
348瀏覽量
2076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本田、日產或合并成全球第三大汽車集團!利潤暴跌下寄望于發力電動化
本田或重啟收購日產談判
日產、本田、三菱終止三方合作計劃
鴻海精密工業:目標合作非合并日產
雷諾重啟與富士康談判,尋求日產股份新買家
日產終止與本田合并談判,尋求新合作伙伴
日產汽車考慮全球裁員9000人
印尼部長變卦致蘋果談判破裂
本田日產啟動合并談判,日本經濟產業寄予厚望
中國5G用戶超10億!本田和日產計劃2026年合并!一周科技新聞點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