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營養狀況是影響農業產量和品質的關鍵因素。傳統的營養監測方法如土壤化驗、葉片化學分析等,雖然精度高,但耗時費力、空間覆蓋有限。地物光譜儀的引入為農業營養監測帶來了高時效、無損傷、區域化的解決方案,尤其在氮、磷、鉀等關鍵營養元素的估算方面表現突出。
一、地物光譜儀如何感知作物營養信息
作物的營養狀況會直接影響其葉片的生理結構與化學組成,從而改變其對光的吸收與反射特性。地物光譜儀通過測量作物冠層在400–2500 nm波段上的反射率,能夠捕捉這些微妙變化:
可見光波段(400–700 nm):反映葉綠素、類胡蘿卜素濃度;
紅邊區域(680–750 nm):對葉綠素變化敏感,是營養反映最直接的波段之一;
近紅外波段(750–1300 nm):與作物細胞結構密切相關;
短波紅外波段(1300–2500 nm):反映植物水分、木質素和部分無機元素變化。
這些波段的組合可以形成特定植被指數,用于間接估算作物營養含量。
二、典型應用場景與方法
1. 氮素監測(N)
氮是影響作物葉綠素合成和光合作用的關鍵元素。地物光譜儀通過分析紅光、紅邊和近紅外波段的反射率,可以構建多個氮素敏感的植被指數,例如:
紅邊位置(Red Edge Position)
歸一化差異紅邊指數(NDRE)
植物氮指數(PNI)
在玉米、小麥、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中,已形成較成熟的光譜氮素反演模型,可用于田間施肥指導、氮平衡研究和遙感校正。
2. 磷、鉀等微量元素監測
雖然磷、鉀的含量較低,但它們對作物生長同樣關鍵。其反演難度較高,通常需要:
使用短波紅外區的特定吸收特征;
結合土壤背景、葉片厚度、水分等輔助信息;
地物光譜儀提供的高維數據使這些模型具備更高穩定性。
3. 營養脅迫預警
當作物缺乏營養時,往往先在光譜上表現出異常(如紅邊位移、綠光吸收減弱),遠早于肉眼可見的葉黃、萎蔫。利用地物光譜儀可實現:
早期診斷,減少營養浪費;
差異施肥,推動精準農業;
動態監測,從苗期到抽穗期的營養變化曲線建立。
4. 多元素聯合診斷
作物營養往往是多元素互作的結果。通過全波段光譜特征的綜合建模,可以實現對氮、磷、鉀、水分等多指標的聯合估算,從而進行更全面的營養評估與配方施肥。
三、與遙感平臺和農業管理系統協同
地物光譜儀在營養監測中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為遙感影像提供“地面真值”,包括:
為無人機或衛星影像提供高質量訓練樣本;
校正遙感數據中的大氣干擾與土壤背景誤差;
支持區域尺度營養監測模型的構建與推廣;
反饋作物養分模型,提高施肥決策系統的智能化水平。
四、典型案例
在黃淮海地區,小麥氮素反演研究中,科研團隊通過地物光譜儀采集多時相光譜數據,結合田間氮含量實測值,構建多元線性模型與支持向量回歸模型,實現在返青期就預測抽穗期產量潛力并提出氮肥調控建議。
在江蘇稻麥輪作區,地物光譜儀數據與無人機影像融合應用,實現了小面積差異管理和變量施肥,為精準農業平臺提供實時作物養分圖層支持。
五、結語
地物光譜儀正在將作物營養監測從實驗室走向田間,從點測走向區域化,成為精準農業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未來,隨著人工智能算法、邊緣計算與傳感器硬件的發展,地物高光譜將更深度融合于智慧農業的各個環節,為作物生長保駕護航。
歡迎關注萊森光學,了解更多光譜知識。
萊森光學(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光機電一體化集成解決方案的高科技公司,我們專注于光譜傳感和光電應用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審核編輯 黃宇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960瀏覽量
45538 -
光譜儀
+關注
關注
2文章
1089瀏覽量
3163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不止是測光譜,地物光譜儀在農業和環保中還有這些用處

地物光譜儀在森林樹冠研究中的具體應用

地物光譜儀在植物冠層測定中的應用

如何通過地物光譜儀監測植物健康?讓你的研究更加精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