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氏包絡環面蝸桿減速機代表了高精密傳動領域的技術突破,其E系列產品基于環面包絡多齒咬合技術,徹底改變了傳統蝸輪蝸桿傳動效率與精度瓶頸。通過特種鋼材質的應用結合精密熱處理工藝,其蝸桿表面抗拉強度高達1300兆帕,遠超錫青銅材質傳統減速機的物理極限。這一材料革命將剛性提升至全新高度,使減速機在承受高負載或外部沖擊時仍保持定位穩定性,特別適合工業機械臂、航空航天云臺等對剛性要求嚴苛的場景。
1、超高定位精度
陶氏減速機通過自研加工工藝,將重復定位精度提升至30弧秒(相當于0.0083度),較傳統蝸輪蝸桿的“弧分級”精度提升數十倍。
2、小體積大扭矩設計
采用緊湊型環面包絡結構,在邊長僅25mm(中心距10mm)的微型封裝內,實現峰值扭矩10Nm、額定扭矩4Nm的輸出能力,能量密度高達500NM/KG。
3、90°直角傳動架構
不同于行星、諧波減速機的同軸傳動,其天然直角結構無需額外轉向裝置即可實現空間換向。這一特性支持單電機驅動多臺減速機串聯,形成同步轉動平面,大幅簡化視覺轉臺、多關節機械手的機械設計。
4、零能耗自鎖技術
區別于需外置剎車的行星/RV減速機,陶氏產品憑借蝸輪蝸桿的摩擦角特性實現物理自鎖。在機器人關節保持靜止姿態時,該技術可徹底切斷能耗,相比持續耗電的制動系統,顯著延長設備續航并降低沖擊。
5、超靜音運行性能
多齒咬合技術分散了負載應力,使運行噪音降至50-60分貝,較同類產品低10-20分貝。
6、模塊化擴展能力
產品線覆蓋TS-A多級大速比系列(速比600–1200)、TS-C中空法蘭輸出型等,支持按需選配。
蝸桿傳動的革新哲學:陶氏減速機的成功,源于對傳統蝸輪蝸桿“青銅材質+低效單點接觸”模式的顛覆。它以環面包絡多齒嚙合替代線性接觸,以特種鋼+納米涂層替代軟質合金,在傳承經典結構的同時,用材料科學和精密制造重新定義了傳動的未來。
陶氏減速機的技術路線證明:在精密傳動領域,結構創新與材料革命的融合,仍是突破“卡脖子”性能瓶頸的核心路徑。其E系列所承載的高剛性、零背隙與自鎖特性,正推動國產高精設備向免制動、免維護的下一代架構演進。
蘇州璟豐機電——自動化領域高速高精度系統集成商,為客戶提供自動化產品,系統集成,控制系統的設計研發,提供成套解決方案。美國派克parker,日本哈默納科Harmonic,陶氏等品牌授權代理經銷商。提供美國派克伺服電機、防爆電機、直線電機、驅動器、減速機,日本哈默納科減速機、執行元件,陶氏減速機,臺灣apex減速機系列產品的銷售及技術支持。
審核編輯 黃宇
-
減速機
+關注
關注
2文章
605瀏覽量
2475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陶氏TS環面包絡蝸輪蝸桿減速機:視覺檢測領域的精密傳動革命

斜齒行星減速機VS直齒行星減速機:核心區別與性能對比

減速機的工作原理具體是如何實現的?
陶氏環面包絡減速機:為工業視覺檢測注入“精準動力”!

創新引領,從零到一:陶氏減速機在高精密領域的深耕與突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