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電涌保護器(SPD)及其關鍵組件符號?
電涌保護器 (SPD) 是現代電氣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組件,旨在保護設備和裝置免受雷擊、電網切換或其他電氣干擾引起的瞬態過電壓的影響。這些過電壓通常被稱為電涌,它會損壞或降低敏感電子設備的性能,降低系統可靠性,并導致代價高昂的停機。
關于電涌保護器(SPD)內部的關鍵組件,我們以交流或直流電源電涌保護器為例,它主要包括 金屬氧化物壓敏電阻(MOV)、氣體放電管(GDT),MOV和GDT連接在并行列。
地凱科技電涌保護器內部的關鍵組件
SPD通常包含以下核心組件,每個組件在電涌保護中都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金屬氧化物壓敏電阻(MOV)
MOV是SPD中最常用的非線性元件。它具有壓敏電阻,當受到浪涌沖擊時,電阻會急劇下降,從而能夠吸收和轉移高能量瞬變。
2)氣體放電管(GDT)
GDT 具有較高的浪涌電流處理能力,尤其適用于 1 類 SPD 或與 MOV 配合使用。當發生浪涌時,GDT 的工作原理是使電極之間的氣體電離,從而形成導電路徑。
3)火花間隙(空氣或封裝)
火花間隙通常用于1類SPD,用于安全傳導通常由直接雷擊產生的極大浪涌電流。其特點是能夠承受高沖擊電流。
4) 熱斷路器/保險絲
為了增強安全性,SPD 包括熱斷路器或內部保險絲,當 SPD 因過載或熱失控而性能下降或發生故障時,它們會將 SPD 與系統斷開,從而防止火災危險或進一步的系統損壞。
5)指示及監控電路
許多 SPD 具有視覺或遠程狀態指示器來顯示設備的運行狀態,讓用戶知道何時需要更換 SPD。
這些內部組件協同工作,檢測、抑制和安全釋放瞬態浪涌,從而保護下游電力基礎設施。
符號中的關鍵元件:SPD 中的壓敏電阻、GDT 和 TVS 二極管
電涌保護裝置 (SPD) 是現代電氣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組件,旨在保護敏感設備免受雷擊、開關事件或電網干擾引起的瞬態過電壓的影響。
浪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防雷器
浪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防雷器
浪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防雷器
雖然原理圖上的 SPD 符號看似簡單,但它通常代表著由不同保護元件組成的復雜內部結構。其中最常見、最有效的保護元件包括: 壓敏電阻, 氣體放電管(GDT)及 瞬態電壓抑制(TVS)二極管.
解碼不同類型的 SPD 符號:類型 1、類型 2 和類型 3 的解釋
在電涌保護器 (SPD) 產品標簽上,經常會看到帶框的標記,例如 T1, T2或 T3.這些名稱由國際標準定義 IEC 61643-11 并表明產品通過的浪涌測試類型,從而反映其預期用途和保護能力:
框架T1:表示 SPD 已通過 1 型測試,能夠承受 10/350 μs 電流波形模擬直接雷擊。這些 SPD 通常安裝在建筑物的主入口處或設有防雷系統的地方。
框架T1+T2:表示 SPD 已成功通過 1 型和 2 型測試這意味著它可以處理高能直接雷電流以及開關浪涌。此類SPD提供更廣泛的保護,適合安裝在進線口處或作為協調保護系統的一部分。
框架T2:表示該產品已通過 2 型測試,基于 8/20 μs 電流波形模擬開關浪涌或間接雷擊浪涌。2 型 SPD 通常用于電氣設備內的配電板。
框架T3:表示已通過 3 型測試, 用一個 1.2/50 μs 電壓波形,專為計算機、電器等敏感終端設備的精細防護或插座級保護而設計。
浪涌保護器SPD基本電路圖中使用的符號說明
在電氣設計和安裝中,電路圖是必不可少的技術工具。這些圖使用各種符號來清晰地表示不同電氣元件的功能、位置和連接。
浪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防雷器
浪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防雷器
浪涌保護器,電涌保護器,防雷器
地凱科技浪涌保護器 (SPD) 在保護系統免受過壓和雷擊浪涌影響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這些圖表中也使用了特定的圖形符號。這些符號不僅指示 SPD 的類型,有時還表示關鍵的內部組件,例如金屬氧化物壓敏電阻 (MOV)、氣體放電管 (GDT) 和瞬態電壓抑制 (TVS) 二極管。在本指南中,我們將介紹和解釋電氣圖紙中最常用的 SPD 相關符號,以幫助讀者準確地理解并在實踐中應用它們。
封裝火花隙:一種密封在保護外殼內的放電間隙,用于 SPD,通過電離間隙內的氣體并創建受控的火花放電路徑來安全地轉移高能浪涌電流。
石墨火花隙:種火花隙類型,使用石墨電極為浪涌電流提供穩定可靠的放電路徑。石墨的特性有助于減少電極腐蝕,并保持長期穩定的性能。
霍恩峽:一種傳統的火花隙裝置,兩個金屬電極之間由一個形似喇叭的小氣隙隔開。它允許電弧沿電極移動時自然熄滅,從而為高壓浪涌提供可靠的放電路徑。
火花隙:電涌保護器 (SPD) 中的一種保護組件,當電壓超過特定閾值時,通過允許間隙形成電弧來創建受控的放電路徑,從而將浪涌電流安全地轉移到地面。
抑制二極管:浪涌保護器 (SPD) 中使用的一種半導體器件,當發生浪涌時,通過快速從高阻狀態切換到低阻狀態來鉗位電壓尖峰,從而保護敏感的電子電路。
瞬態電壓抑制二極管 TVS:一種半導體器件,旨在通過快速鉗位和耗散浪涌能量來保護電子電路免受瞬態電壓尖峰的影響,一旦浪涌消退,便返回到其高電阻狀態。
融合器:一種保護裝置,當電流超過規定限值時,通過熔化其內部元件來中斷電流,防止故障情況下 SPD 和連接設備受損。
電阻:浪涌保護器 (SPD) 中使用的無源電氣元件,用于限制電流、分壓或幫助安全地耗散浪涌能量,有助于提高設備的整體浪涌抑制性能。
熱動力控制:SPD 中的熱保護機制可監控溫度上升,并在發生過熱時斷開或停用設備,防止損壞或火災危險。
熱斷路器:SPD 內部的安全裝置,當檢測到過熱時會自動斷開電涌保護元件(如 MOV),防止潛在的故障或火災。
轉換先合后斷觸點:一種開關觸點,在斷開舊觸點之前先建立新觸點,確保切換過程中電路持續連接。這可防止 SPD 監控系統中的中斷或信號丟失。
斷開器:打開以中斷電路的開關觸點,用于在 SPD 中在故障或維護期間斷開或隔離組件。
聲音信號:一些 SPD 中集成了蜂鳴器或嗶嗶聲等聲音警報,用于通知用戶設備狀態變化、故障或失效。
超越符號:與 SPD 符號相關的關鍵參數和規范
僅僅了解電涌保護器符號、內部組件符號和相關標記可能不足以幫助您完全理解或正確選擇電涌保護器 (SPD)。要徹底理解,還需要了解各種技術細節、參數和術語。以下是與電涌保護器相關的其他常見術語列表:
標稱電壓(Un):擬安裝電涌保護器 (SPD) 的電氣系統的指定電壓等級。它代表系統在正常條件下的標準工作電壓。
最大持續工作電壓(Uc):可連續施加于SPD端子且不會導致性能下降或損壞的最高電壓。該電壓應高于系統的標稱電壓,以確保可靠運行。
標稱放電電流[8/20 μs] In:SPD 在 8/20 μs 波形下可承受多次電流峰值而不損壞。該值可作為 SPD 在實際浪涌事件中耐用性的基準。
最大放電電流[8/20 μs] (I最大):SPD 在 8/20 μs 波形下可安全釋放一次且不會發生故障的最大峰值電流。它表明 SPD 應對極端浪涌事件的能力。
沖擊放電電流[10/350 μs] (IIMP):10 型 SPD 可泄放的 350/1 μs 波形電流脈沖峰值。它模擬直接雷擊,代表 SPD 抵御高能浪涌的魯棒性。
電壓保護水平(Up):SPD 傳導浪涌電流時,其端子間出現的最大電壓。它表示受保護設備在浪涌期間將承受的殘余電壓。Up 值越低,保護效果越好。
tA 響應時間:浪涌保護器 (SPD) 在電涌發生后響應并開始傳導浪涌電流所需的時間。通常以納秒 (ns) 為單位,響應時間越短,保護速度越快。
短路電流額定值(ISCCR);安裝指定的過流保護裝置 (OCPD) 時,SPD 可以安全承受的最大預期短路電流。它定義了 SPD 在故障條件下保持安全和完好的能力。
極數:1 0 +:單極無中性線保護(僅保護一根線路導體),2 0 +:無中性線的兩極(通常保護兩根線導體,例如 L1 和 L2),3 0 +:三極無中性線(三相線路保護),4 0 +:四極無中性線(三相加一根額外的導體保護,罕見)
1 1 +:一根火線桿加一根中性線桿受保護,3 1 +:三根線桿加一根中性極保護(常用于三相加中性極系統)
保護模式:共模(CM): 線路和地(或地面)之間流動的浪涌電流。
差分模式(DM): 線路導體之間(例如,火線和零線之間)流動的浪涌電流。
視覺指示:某些 SPD 具有提供可見信號(例如顏色編碼的窗口或 LED)的功能,可以顯示設備的運行狀態,指示其是否正常運行或是否需要更換。
遙信聯絡:一些 SPD 內置的輔助觸點,當 SPD 發生故障或需要維護時,允許設備向監控系統發送遠程警報或狀態信號。
審核編輯 黃宇
-
浪涌保護器
+關注
關注
6文章
550瀏覽量
1701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后備保護器與浪涌保護器的應用與作用分析
鎧裝鋁芯電纜的符號和用途詳解
浪涌保護器的工作原理 浪涌保護器和防雷器的區別
原理圖符號和PCB封裝有什么不同?

KiCad中不同GND符號的含義及應用

浪涌保護器的工作原理 浪涌保護器的選擇技巧
嵌入式電子元器件符號大全
浪涌保護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