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荫蒂被添全过程13种图片,亚洲+欧美+在线,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厨房拨开内裤进入毛片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導熱材料的“界面”疑難雜癥,你了解多少?

向欣電子 ? 2025-07-03 15:31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1

界面這些 “小麻煩” 可別小瞧

熱界面材料雖然在電子設備散熱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卻常常面臨各種界面問題的困擾。這些問題看似不起眼,卻會對熱界面材料的性能產生重大影響,進而影響電子設備的散熱效果和穩定性。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盤點一下熱界面材料常見的界面問題。

No.1

接觸熱阻:熱量傳遞的 “攔路虎”

接觸熱阻是熱界面材料中一個非常關鍵的概念,它就像是橫亙在熱量傳遞道路上的 “攔路虎”,嚴重阻礙著熱量的順暢傳輸 。從定義上來說,接觸熱阻指的是當熱量試圖跨越兩個固體表面的接觸界面時,所遭遇到的額外阻力。舉個例子,在電腦 CPU 和散熱器之間,即使看起來兩者貼合得很緊密,但實際上從微觀角度來看,它們的表面并不是完全平整的,而是存在著許多微小的凸起和凹陷 。這些微觀上的不平整導致實際接觸面積遠遠小于表觀接觸面積,大部分區域存在著空氣隙。由于空氣的導熱性能極差,其導熱系數大約只有 0.026W/(m?K),這就使得熱量在通過這些空氣隙時受到很大的阻礙,從而產生了接觸熱阻 。

影響接觸熱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表面粗糙度是一個重要因素。表面越粗糙,實際接觸面積就越小,接觸熱阻也就越大。想象一下,兩個表面粗糙的物體相互接觸,就像兩個布滿山峰和山谷的地形相互貼合,它們之間的空隙肯定很多,熱量傳遞自然就困難。而經過拋光處理的金屬表面,其接觸熱阻會大幅降低,因為拋光使表面變得更加平整,實際接觸面積增大,熱量傳遞的通道也就更順暢 。

接觸壓力也對接觸熱阻有著顯著影響。當我們增加接觸壓力時,表面的微凸體就會被迫變形,從而使實際接觸面積擴大,接觸熱阻降低。實驗表明,當壓力從 0.1MPa 增至 1MPa 時,鋼 - 鋼接觸熱阻可減少 40% 。這就好比我們用力擠壓兩塊海綿,它們之間的接觸會更加緊密,空隙減少,熱傳遞也就更容易。

材料性質同樣不可忽視。高導熱材料如銅,其接觸熱阻通常低于低導熱材料如陶瓷 。這是因為高導熱材料本身傳導熱量的能力強,在接觸界面處也能更好地傳遞熱量。材料的硬度也會影響接觸熱阻,軟材料在相同壓力下更易變形,能夠填充更多的空隙,使接觸面積更大,從而降低接觸熱阻。比如鋁這種相對較軟的材料,在與其他物體接觸時,能更好地貼合表面,減少接觸熱阻 。

接觸熱阻的存在會嚴重影響散熱效率。在電子設備中,過高的接觸熱阻會導致熱量在發熱源附近積聚,無法及時有效地傳遞到散熱器,進而使設備溫度升高,性能下降。以電腦 CPU 為例,如果接觸熱阻過大,CPU 產生的熱量不能迅速傳遞到散熱器,CPU 就會因為過熱而出現降頻現象,導致電腦運行速度變慢,甚至出現死機等問題 。


No.2

浸潤性難題:材料間的 “不親密”

浸潤性是熱界面材料面臨的另一個重要問題,簡單來說,就是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之間不能 “親密接觸” 。當熱界面材料的浸潤性差時,它就無法充分鋪展并填充接觸表面的微觀凹陷,這會導致氣隙殘留,而氣隙的存在又會大大增加熱阻 。就像我們在給地板涂漆時,如果漆不能很好地附著在地板上,就會出現一些地方沒有漆到的情況,這些未被覆蓋的區域就相當于熱界面材料中的氣隙,會影響整體的效果 。

那么,是什么因素導致了浸潤性差呢?首先是表面能不匹配。不同材料的表面能各不相同,如果熱界面材料與基材的表面能差異過大,就會導致兩者之間的界面張力過大,使得熱界面材料難以在基材表面鋪展 。比如水在荷葉表面會形成水珠,這是因為水和荷葉的表面能差異很大,水不能很好地浸潤荷葉表面 。同樣,在熱界面材料中,如果材料與基材的表面能不匹配,就會出現類似的情況,熱界面材料無法充分填充空隙 。

材料的粘度也對浸潤性有著重要影響。如果熱界面材料的粘度過高,它就會變得像濃稠的膠水一樣,流動性很差,難以流動到接觸表面的微小凹陷中,從而無法充分填充空隙 。相反,如果粘度過低,材料又容易被擠出界面間隙,同樣不能起到良好的填充作用 。所以,合適的粘度對于熱界面材料的浸潤性至關重要 。

表面污染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如果接觸表面存在油脂、氧化物、顆粒等污染物,這些污染物會阻礙熱界面材料與基材的直接接觸,降低界面的粘附力,從而影響浸潤性 。在實際應用中,我們必須確保接觸表面的清潔,以提高熱界面材料的浸潤性 。


No.3

泵出現象:材料的 “離家出走”

泵出現象是熱界面材料在使用過程中可能遇到的一個棘手問題,就好像材料 “離家出走” 了一樣 。具體來說,泵出是指在熱循環(溫度變化)或機械振動的作用下,低粘度的液態或相變材料被從界面間隙中擠出的現象 。在汽車發動機的散熱系統中,熱界面材料會受到發動機工作時產生的高溫和振動的影響,如果材料的抗泵出性能不好,就可能會被擠出界面間隙 。

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泵出呢?熱膨脹系數(CTE)失配是一個主要因素 。不同材料的熱膨脹系數不同,當溫度發生變化時,熱界面材料和接觸表面的膨脹或收縮程度不一致,這就會在界面處產生剪切應力 。如果這種剪切應力足夠大,就會使熱界面材料發生位移,最終被擠出界面間隙 。材料的粘彈性不足也會導致泵出 。粘彈性好的材料能夠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發生一定的變形,并在力消失后恢復部分形狀,從而抵抗被擠出的趨勢 。而粘彈性不足的材料在受到熱循環或機械振動產生的外力時,無法有效地抵抗,就容易被擠出 。

泵出對設備可靠性的危害是很大的 。一旦熱界面材料被擠出,界面處的熱阻就會急劇增大,因為擠出后留下的空隙會被空氣填充,而空氣的導熱性很差 。這會導致熱量無法有效地從發熱源傳遞到散熱器,使設備溫度升高 。長期的高溫會加速設備內部零部件的老化和損壞,降低設備的使用壽命 。在電子設備中,過高的溫度還可能導致電子元件的性能下降,甚至引發故障,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 。


No.4

干化與相分離:材料的 “變質危機”

在聚合物基熱界面材料中,干化和相分離是兩個常見的問題,它們就像是材料遭遇了 “變質危機” 。干化是指聚合物基體中的揮發性成分,如溶劑、增塑劑、低分子量物質等,在長期高溫下蒸發或遷移的現象 。相分離則是指填料沉降,導致材料組分不均勻的情況 。在一些使用時間較長的電子設備中,我們可能會發現原本柔軟的熱界面材料變得硬化、開裂,這就是干化和相分離導致的 。

干化和相分離產生的原因主要與材料的組成和使用環境有關 。在材料組成方面,聚合物基體中揮發性成分的含量過高,就容易在高溫下蒸發或遷移 。一些熱界面材料中添加了較多的增塑劑來提高材料的柔韌性,但這些增塑劑在高溫下可能會逐漸揮發,導致材料失去柔韌性,發生干化 。如果填料與聚合物基體之間的相容性不好,就容易出現填料沉降的現象,從而引發相分離 。

從使用環境來看,長期處于高溫環境是導致干化和相分離的重要因素 。高溫會加速揮發性成分的蒸發和遷移,同時也會使填料更容易沉降 。在一些工業設備中,熱界面材料需要長時間在高溫環境下工作,這就大大增加了干化和相分離的風險 。

干化和相分離會嚴重影響材料的性能,進而影響散熱效果 。干化會使材料硬化、開裂,喪失填充能力,熱阻升高 。原本能夠緊密填充在發熱源和散熱器之間的熱界面材料,由于干化變得無法有效地填補空隙,熱量傳遞受到阻礙 。相分離會導致材料組分不均勻,局部熱性能變差 。在相分離的區域,由于填料分布不均,導熱性能會明顯下降,從而影響整個熱界面材料的散熱效果 。


No.5

界面分層與脫粘:親密關系的 “破裂”

界面分層和脫粘是熱界面材料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種嚴重問題,就像是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之間的親密關系 “破裂” 了 。界面分層是指 TIM 層與接觸表面之間或 TIM 層內部發生分離的現象,而脫粘則是指兩者之間的粘附力喪失,導致相互脫離 。在一些電子設備的散熱器和芯片之間,如果熱界面材料出現界面分層或脫粘,就會直接造成熱通道中斷,熱阻劇增 。

導致界面分層和脫粘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是界面粘附力不足 。如果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之間的物理吸附或化學鍵合較弱,就容易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發生分離 。一些熱界面材料在與金屬表面接觸時,由于表面處理不當,沒有形成足夠強的化學鍵,在受到熱應力或機械振動時,就容易出現脫粘現象 。

嚴重的 CTE 失配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如前面提到的,不同材料的熱膨脹系數不同,在溫度變化時會產生熱應力 。當這種熱應力超過界面的承受能力時,就會導致界面分層或脫粘 。在電子設備中,芯片和散熱器通常由不同的材料制成,它們的熱膨脹系數存在差異,如果熱界面材料不能有效地緩沖這種差異,就容易出現界面問題 。

環境因素也會對界面產生影響 。濕度和污染物可能會導致界面退化,降低界面的粘附力 。在潮濕的環境中,水分可能會侵入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之間,破壞它們之間的化學鍵,從而引發分層和脫粘 。機械沖擊或振動也會對界面造成損害,使原本緊密結合的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分離 。

No.6

空隙與氣泡:隱藏的 “隔熱陷阱”

在熱界面材料的涂覆或填充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空隙與氣泡的問題,它們就像是隱藏在熱界面材料中的 “隔熱陷阱” 。空隙是指在界面處存在的微小空洞,而氣泡則是指空氣或其他氣體被包裹在界面或熱界面材料內部形成的球狀空洞 。在一些散熱模塊中,我們可能會發現熱界面材料中存在一些肉眼可見的氣泡,這些氣泡會對散熱性能產生很大的影響 。

空隙和氣泡的形成主要與涂布工藝、材料本身的排氣性以及表面微觀結構有關 。在涂布工藝方面,如果點膠、絲印、模壓等操作不當,就容易使空氣混入熱界面材料中 。點膠時速度過快,可能會帶入大量空氣;絲印時,如果刮刀的壓力不均勻,也會導致空氣殘留 。材料本身的排氣性差也是一個原因 。一些熱界面材料在固化過程中,內部的氣體無法及時排出,就會形成氣泡 。表面微觀結構復雜的接觸表面也容易在填充過程中捕獲空氣,形成空隙和氣泡 。

空隙和氣泡的存在會顯著增加局部熱阻,降低散熱性能 。由于空氣的導熱系數很低,這些空隙和氣泡就像一個個隔熱層,阻礙熱量的傳遞 。在熱界面材料中,哪怕只有少量的空隙和氣泡,也會使局部區域的熱傳遞效率大幅下降,從而影響整個熱界面材料的散熱效果 。在一些對散熱要求極高的電子設備中,如高性能計算機的 CPU 散熱,即使是微小的空隙和氣泡也可能導致溫度升高,影響設備的性能 。

熱界面材料在實際應用中面臨的這些界面問題,每一個都不容忽視 。它們相互影響,共同制約著熱界面材料的性能發揮,進而影響電子設備的散熱效果和可靠性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科研人員和工程師們一直在不斷探索和研究,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們都采取了哪些有效的策略和技術 。

ThermalLink



2

如何揪出界面問題


面對熱界面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出現的種種界面問題,我們該如何準確地發現并分析它們呢?這就需要借助一系列先進的表征與評估技術,這些技術就像是我們的 “火眼金睛”,能夠幫助我們深入了解熱界面材料的微觀結構和性能,從而找出問題的根源 。

No.1

熱性能參數測試

熱阻抗、熱阻和導熱系數是評估熱界面材料性能的關鍵熱性能參數,它們就像是熱界面材料的 “健康指標”,通過對這些參數的測量,我們可以從數字中發現熱界面材料的潛在問題 。

熱阻,作為衡量熱量傳遞過程中阻礙程度的重要參數,直接反映了熱界面材料在熱量傳導路徑上的阻力大小 。其定義為在穩態條件下,通過材料的熱流量與材料兩側的溫差之比,單位為 K/W 。簡單來說,熱阻越大,熱量傳遞就越困難 。在熱界面材料中,接觸熱阻是總熱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存在會顯著影響散熱效率 。通過測量熱阻,我們可以直觀地了解到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之間的接觸情況,判斷是否存在接觸不良、空隙或氣泡等問題 。如果熱阻測量值過高,就說明可能存在較大的接觸熱阻,需要進一步檢查界面的微觀結構,找出導致熱阻增大的原因 。

導熱系數則是描述材料導熱能力的固有屬性,它表示單位溫度梯度下,單位時間內通過單位面積的熱量,單位為 W/(m?K) 。導熱系數越高,材料傳導熱量的能力就越強 。對于熱界面材料而言,高導熱系數是實現高效散熱的關鍵 。不同類型的熱界面材料,如導熱硅脂、導熱墊片、導熱凝膠等,其導熱系數各不相同 。通過測量導熱系數,我們可以評估熱界面材料的導熱性能是否符合要求,判斷材料的質量和適用性 。如果導熱系數測量值低于預期,可能是材料本身的性能問題,也可能是在制備或使用過程中出現了缺陷,如填料分散不均勻、材料老化等 。

測量熱阻和導熱系數的方法有很多,其中穩態法和非穩態法是比較常用的兩類方法 。穩態法是在穩定的熱流條件下進行測量,通過控制材料兩側的溫度差,測量熱流密度和溫度分布,從而計算出熱阻和導熱系數 。防護熱板法和熱流計法都屬于穩態法,防護熱板法精度較高,適用于測量各種材料的熱阻和導熱系數,但設備復雜,測量時間較長;熱流計法操作相對簡單,測量速度較快,但精度相對較低 。非穩態法則是在非穩定的熱流條件下進行測量,通過測量材料在加熱或冷卻過程中的溫度變化,利用熱傳導方程求解熱阻和導熱系數 。熱線法和激光閃射法都屬于非穩態法,熱線法適用于測量導熱系數較小的材料,測量速度快,但精度有限;激光閃射法是一種高精度的測量方法,可測量各種材料的熱擴散系數和導熱系數,具有測量速度快、非接觸式等優點 。


No.2

微觀結構觀察

要深入了解熱界面材料的界面問題,僅靠熱性能參數測試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深入到微觀世界,觀察熱界面材料的微觀結構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超聲波掃描顯微鏡(C-SAM)和 X 射線成像等技術,為我們打開了微觀世界的大門 。

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是材料微觀結構觀察的重要工具,它利用高能電子束掃描樣品表面,與樣品相互作用產生二次電子、背散射電子等信號,通過檢測這些信號來獲取樣品表面的形貌和成分信息 。在熱界面材料的研究中,SEM 可以幫助我們觀察界面的微觀形貌,如表面粗糙度、填料分布、空隙和裂紋等 。通過觀察填料的分布情況,我們可以判斷填料在基體中的分散性是否良好 。如果填料團聚嚴重,就會影響熱界面材料的導熱性能,導致局部熱阻增大 。SEM 還可以用于觀察界面處的微觀結構變化,如在熱循環或機械振動作用下,界面是否出現分層、脫粘等現象 。

超聲波掃描顯微鏡(C-SAM)則是利用超聲波在材料中的傳播特性來檢測材料內部的缺陷和結構 。其工作原理是通過壓電換能器發射高頻超聲波,超聲波穿透被測樣品,當遇到材料界面或缺陷時,會因聲阻抗差異產生反射或投射信號,接收器捕獲這些信號并轉換為電信號,經過處理后生成圖像 。在熱界面材料中,C-SAM 主要用于檢測界面分層、空洞和氣泡等問題 。由于超聲波對不同材料的聲阻抗差異敏感,當界面處存在分層或空洞時,超聲波會在這些位置發生反射,從而在圖像中呈現出明顯的信號變化 。通過 C-SAM 的檢測,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界面內部的結構情況,準確地定位問題區域 。

X 射線成像技術包括二維 X 射線成像和三維 X 射線成像(X 射線計算機斷層掃描,X-CT),它可以對熱界面材料進行無損檢測,獲取材料內部的結構信息 。X 射線成像的原理是基于 X 射線與材料相互作用時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當 X 射線穿過材料時,不同密度的材料對 X 射線的吸收程度不同,通過檢測穿過材料后的 X 射線強度變化,就可以重建出材料內部的結構圖像 。在熱界面材料中,X 射線成像可以用于觀察內部的空隙、氣泡、填料分布以及界面的結合情況 。X-CT 技術還可以實現對材料的三維成像,能夠更全面地了解材料內部的結構信息,對于分析復雜的界面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


No.3

界面性能測試

除了熱性能參數測試和微觀結構觀察,界面性能測試也是評估熱界面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 。粘附力測試、潤濕角測量、流變性能測試和熱膨脹系數測量等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全面了解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材料本身的特性 。

粘附力是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之間的結合力,它直接影響著熱界面材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粘附力測試的目的就是測量這種結合力的大小,常用的測試方法有拉伸試驗、剝離試驗和剪切試驗等 。拉伸試驗是將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粘接在一起,然后施加拉伸力,測量使兩者分離所需的力,從而得到粘附力的大小 。剝離試驗則是通過逐漸將熱界面材料從接觸表面剝離,測量剝離過程中的力與位移關系,進而計算出粘附力 。剪切試驗是在平行于界面的方向上施加剪切力,測量界面抵抗剪切變形的能力 。通過粘附力測試,我們可以評估熱界面材料與不同基材的粘附性能,判斷界面是否容易發生分層或脫粘現象 。如果粘附力不足,就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增強界面的結合力,如表面處理、添加增粘劑等 。

潤濕角是衡量液體在固體表面潤濕程度的重要參數,它反映了液體與固體表面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熱界面材料中,潤濕角的大小直接影響著材料的浸潤性 。當熱界面材料為液態或半液態時,其在接觸表面的潤濕情況對填充效果和熱阻有很大影響 。潤濕角測量的原理是基于液滴在固體表面的形狀,通過測量液滴與固體表面的接觸角來確定潤濕角的大小 。如果潤濕角較小,說明液體能夠較好地在固體表面鋪展,浸潤性好;反之,如果潤濕角較大,液體則難以在固體表面鋪展,容易形成氣隙,增加熱阻 。通過測量潤濕角,我們可以評估熱界面材料的浸潤性能,為改善材料的填充效果提供依據 。

流變性能是指材料在受力作用下的流動和變形特性,對于熱界面材料來說,流變性能直接影響著其在制備和使用過程中的工藝性能 。流變性能測試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熱界面材料的粘度、彈性模量、觸變性等參數 。粘度是衡量流體流動阻力的參數,熱界面材料的粘度如果過高,在涂布或填充過程中就會難以流動,影響工藝性;如果粘度過低,又容易在使用過程中被擠出,導致熱阻增大 。彈性模量反映了材料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對于一些需要承受機械振動或熱循環的應用場景,合適的彈性模量可以保證熱界面材料在受力時能夠保持穩定的性能 。觸變性則是指材料在受到剪切力作用時,粘度隨時間變化的特性,具有良好觸變性的熱界面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粘度會降低,便于涂布和填充,而當外力消失后,粘度又會恢復,能夠防止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位移 。通過流變性能測試,我們可以優化熱界面材料的配方,使其具有更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 。

熱膨脹系數(CTE)是材料在溫度變化時長度或體積變化的比率,它是評估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熱匹配性的重要參數 。由于熱界面材料和接觸表面通常由不同的材料組成,它們的熱膨脹系數可能存在差異 。在溫度變化時,這種差異會導致界面處產生熱應力,如果熱應力過大,就會引起界面分層、脫粘等問題 。熱膨脹系數測量的方法有多種,如熱機械分析法(TMA)、激光干涉法等 。通過測量熱膨脹系數,我們可以了解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在熱膨脹方面的匹配情況,為選擇合適的材料組合和優化界面設計提供依據 。在實際應用中,通常希望熱界面材料的熱膨脹系數與接觸表面盡可能接近,以減小熱應力的影響 。

ThermalLink



3

應對界面問題的策略


對熱界面材料在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各種界面問題,科研人員和工程師們積極探索,提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解決策略。這些策略從材料優化、界面處理、工藝改進到結構創新等多個方面入手,旨在降低界面熱阻,提高熱界面材料的性能,確保電子設備能夠高效散熱,穩定運行。

No.1

材料優化:從源頭解決問題

材料優化是解決熱界面材料界面問題的關鍵策略之一,它從材料的選擇和設計入手,旨在從源頭上提升材料的性能,減少界面問題的出現 。

在基體材料的選擇上,高導熱性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比如,硅脂作為一種常見的熱界面材料基體,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和較低的粘度,能夠較好地填充發熱源與散熱器之間的微小空隙 。環氧樹脂也是一種常用的基體材料,它具有較高的強度和穩定性,能夠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下保持良好的性能 。一些新型的高導熱聚合物材料,如聚酰亞胺、聚苯并咪唑等,也逐漸受到關注,它們在具有高導熱性的同時,還具備優異的耐高溫、耐化學腐蝕等性能 。

填料工程對于改善熱界面材料的性能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選擇高導熱的填料可以顯著提高熱界面材料的導熱性能 。金屬填料如銀、銅等,具有極高的導熱系數,銀的導熱系數高達 429W/(m?K),銅的導熱系數也有 401W/(m?K),在熱界面材料中添加適量的銀或銅填料,可以有效提升材料的導熱能力 。陶瓷填料如氧化鋁(Al?O?)、氮化硼(BN)、氮化鋁(AlN)等,也具有良好的導熱性能和絕緣性能,是熱界面材料中常用的填料 。其中,氮化硼的導熱系數較高,且具有良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絕緣性,在電子設備的散熱中應用廣泛 。碳材料如石墨烯、碳納米管(CNT)、金剛石等,更是憑借其優異的導熱性能和獨特的物理結構,成為熱界面材料研究的熱點 。石墨烯的理論導熱系數高達 5300W/(m?K),具有出色的熱傳導能力;碳納米管則具有高強度、高韌性和良好的導熱性能,能夠在熱界面材料中形成高效的導熱通路 。

除了選擇高導熱的填料,優化填料的形貌、尺寸和級配也是提高熱界面材料性能的重要手段 。不同形貌的填料在材料中的分散性和導熱性能有所不同 。球形填料具有良好的流動性和分散性,能夠在基體中均勻分布,減少團聚現象的發生,從而提高材料的穩定性和導熱性能 。片狀和纖維狀填料則具有較高的長徑比,能夠在材料中形成連續的導熱通路,增強材料的導熱能力 。在實際應用中,常常將不同形貌的填料進行混合使用,以充分發揮它們的優勢 。將球形氧化鋁填料和片狀氮化硼填料混合添加到硅脂中,能夠在保證材料良好填充性的同時,提高其導熱性能 。

填料的尺寸和級配也會影響熱界面材料的性能 。納米級填料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優異的界面效應,能夠與基體更好地結合,提高材料的導熱性能 。納米氧化鋁填料在硅脂中能夠更均勻地分散,增強硅脂與發熱源和散熱器之間的接觸,降低熱阻 。但是,納米填料也容易團聚,影響其性能的發揮 。因此,在實際應用中,常常將納米級填料與微米級填料進行級配使用 。通過合理調整納米級和微米級填料的比例,可以在保證材料導熱性能的同時,提高其加工性能和穩定性 。

在配方設計方面,需要綜合考慮填料含量、流變特性和熱穩定性等因素 。填料含量的增加可以提高熱界面材料的導熱性能,但過高的填料含量會導致材料的粘度增大,加工性能變差,甚至出現團聚現象,反而降低導熱性能 。因此,需要尋找一個合適的填料含量平衡點 。對于導熱硅脂,當氧化鋁填料的含量在一定范圍內增加時,硅脂的導熱性能會顯著提高,但當填料含量超過一定值后,硅脂的粘度急劇增大,難以涂布,導熱性能也不再明顯提升 。

流變特性的控制對于熱界面材料的應用也非常重要 。具有良好觸變性的熱界面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時,粘度會降低,便于涂布和填充;而當外力消失后,粘度又會恢復,能夠防止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位移 。一些導熱凝膠通過調整配方,使其具有合適的觸變性,在電子設備的散熱中能夠更好地填充界面間隙,提高散熱效率 。減少熱界面材料中的易揮發組分,提高其熱穩定性,也是配方設計中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易揮發組分的存在會導致材料在使用過程中發生干化和相分離等問題,影響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通過優化配方,減少易揮發組分的含量,或者添加穩定劑等方法,可以提高熱界面材料的熱穩定性 。


No.2

界面處理:讓材料 “親密無間”

界面處理技術是解決熱界面材料界面問題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過對接觸表面進行各種處理,旨在提高界面的潤濕性和粘附力,減少界面熱阻,使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能夠 “親密無間” 地結合 。

表面清潔是界面處理的基礎步驟,它能夠去除接觸表面的油脂、氧化物、顆粒等污染物,為后續的界面處理和熱界面材料的涂布提供良好的基礎 。常見的表面清潔方法有很多,等離子清洗就是一種高效的表面清潔技術 。它利用等離子體中的活性粒子與表面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將其分解或揮發掉,從而達到清潔表面的目的 。在電子設備的散熱模塊中,對散熱器表面進行等離子清洗后,能夠有效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氧化物,提高熱界面材料與散熱器的粘附力和潤濕性 。溶劑擦拭也是一種常用的表面清潔方法 。通過使用合適的溶劑,如酒精、丙酮等,能夠溶解和去除表面的油脂和部分污染物 。在對電子元件表面進行清潔時,用酒精擦拭可以快速去除表面的灰塵和油污,使表面更加干凈整潔 。激光清洗則是利用高能激光束照射表面,使污染物瞬間汽化或分解,從而實現表面清潔 。這種方法具有清潔效率高、無污染、對表面損傷小等優點,特別適用于對表面質量要求較高的場合 。

表面活化是提高表面能,改善潤濕性的重要方法 。等離子處理是一種常見的表面活化技術,它通過等離子體中的活性粒子與表面原子發生反應,在表面引入極性基團,從而提高表面能 。經過等離子處理后的金屬表面,其表面能顯著提高,熱界面材料在上面的潤濕性得到明顯改善,能夠更好地鋪展和填充界面間隙 。化學處理也是一種有效的表面活化方法 。通過在表面進行化學腐蝕或接枝反應,能夠改變表面的化學結構,提高表面能 。在金屬表面進行酸蝕處理,可以去除表面的氧化層,同時在表面形成微觀粗糙結構,增加表面的活性位點,提高熱界面材料的粘附力 。激光毛化則是利用激光在表面制造微納結構,增加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積,從而提高表面能和潤濕性 。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改善熱界面材料的潤濕性,還能增加界面的機械互鎖作用,提高粘附力 。

表面涂層是在基材表面涂覆一層易粘接的過渡層,以增強熱界面材料與基材之間的粘附力 。金屬層涂層是一種常見的表面涂層方式 。在陶瓷基板表面鍍一層金屬,如銅、鎳等,能夠提高陶瓷基板與熱界面材料的粘附力 。這是因為金屬層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導熱性,能夠與熱界面材料更好地結合,同時也能保護陶瓷基板不受腐蝕 。有機硅底涂也是一種常用的表面涂層材料 。它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化學穩定性,能夠在基材表面形成一層均勻的薄膜,為熱界面材料提供良好的粘接基礎 。在電子設備的散熱模組中,在金屬散熱器表面涂覆有機硅底涂后,再涂布導熱硅脂,能夠顯著提高硅脂與散熱器的粘附力,減少界面分層和脫粘的風險 。

表面結構化是在基材表面制造微納結構,以增加機械互鎖和接觸面積,從而提高界面的粘附力和熱傳遞效率 。微柱和凹槽結構是常見的表面結構化方式 。在金屬表面制造微柱結構,當熱界面材料填充在這些微柱之間時,能夠形成機械互鎖,增加界面的結合力 。凹槽結構則可以增加接觸面積,促進熱量的傳遞 。通過在基材表面制造微納結構,能夠顯著提高熱界面材料與基材之間的粘附力和熱傳遞效率,有效降低界面熱阻 。


No.3

工藝改進:細節決定成敗

工藝改進是提高熱界面材料應用效果的關鍵環節,它從涂布、固化裝配、填充除泡和壓力控制等多個方面入手,通過優化每一個細節,確保熱界面材料能夠在電子設備中發揮最佳性能 。

精確涂布與點膠是保證熱界面材料均勻分布和良好填充的重要工藝 。自動點膠技術通過計算機控制點膠設備,能夠精確地控制膠量、點膠位置和點膠速度,實現熱界面材料的精準涂布 。在手機芯片的散熱組裝中,使用自動點膠機將導熱硅脂精確地點涂在芯片表面,能夠確保硅脂均勻覆蓋芯片,避免出現涂布不均或過多過少的情況,從而有效降低熱阻 。絲網印刷也是一種常用的涂布工藝,它通過絲網將熱界面材料印刷到指定的位置,能夠實現大面積的均勻涂布 。在電子設備的電路板散熱中,采用絲網印刷工藝將導熱油墨印刷在電路板的特定區域,能夠提高電路板的散熱效率 。噴印技術則具有高速、高精度的特點,適用于對涂布精度要求較高的場合 。通過優化噴印參數,能夠實現熱界面材料的精細涂布,滿足電子設備小型化、高性能化的需求 。

優化固化 / 裝配工藝對于提高熱界面材料的性能也至關重要 。在固化過程中,控制溫度、壓力和時間是關鍵 。合適的固化溫度能夠確保熱界面材料充分反應,形成穩定的結構 。溫度過高可能導致材料分解或性能下降,溫度過低則可能使固化不完全,影響材料的性能 。在使用環氧樹脂基熱界面材料時,需要嚴格控制固化溫度和時間,以確保材料具有良好的粘附力和導熱性能 。合適的壓力能夠使熱界面材料更好地填充界面間隙,排除氣泡,提高接觸面積 。在裝配過程中,施加適當的壓力可以使熱界面材料與發熱源和散熱器緊密貼合,降低熱阻 。合理的裝配時間也能保證熱界面材料在固化過程中不受外界干擾,形成穩定的結構 。

真空輔助填充 / 除泡是減少熱界面材料中氣泡和空隙的有效方法 。在裝配過程中施加真空,可以使空氣從熱界面材料中逸出,從而減少氣泡和空隙的存在 。在一些對散熱要求極高的電子設備中,如高性能計算機的 CPU 散熱,采用真空輔助填充工藝,能夠有效地去除熱界面材料中的氣泡,提高散熱效率 。通過真空輔助除泡,還可以使熱界面材料更加均勻地填充在界面間隙中,減少局部熱阻的差異,保證熱量的均勻傳遞 。

壓力控制是保證熱界面材料與接觸表面良好接觸的重要措施 。在電子設備的運行過程中,由于溫度變化等因素,熱界面材料和接觸表面會發生熱膨脹和收縮 。如果壓力不足,可能導致界面接觸不良,熱阻增大;而壓力過大,則可能損壞設備或使熱界面材料被擠出 。因此,需要施加并維持適當的裝配壓力,以確保熱界面材料在不同的工作條件下都能與接觸表面保持良好的接觸 。在一些電子設備的散熱模塊中,采用彈性墊片或壓力調節裝置,能夠根據溫度變化自動調節壓力,保證熱界面材料的穩定性能 。


No.4

結構創新:開辟新思路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熱界面材料的結構創新成為解決界面問題的新方向。科研人員通過研發新型結構和材料形式,為熱界面材料的性能提升開辟了新思路 。

相變材料是一種利用固 - 液相變來填充空隙的熱界面材料 。在溫度升高時,相變材料從固態轉變為液態,能夠更好地填充發熱源與散熱器之間的微小空隙,降低熱阻 。石蠟就是一種常見的相變材料,它在相變過程中能夠吸收大量的熱量,起到散熱緩沖的作用 。相變材料也存在泵出問題,即在溫度變化或機械振動時,液態的相變材料可能會被擠出界面間隙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研人員通過改進相變材料的配方和結構,如添加增稠劑、采用微膠囊封裝等方法,提高相變材料的穩定性,減少泵出現象的發生 。

導熱凝膠和彈性體具有良好的填充性和一定的抗沖擊 / 振動能力 。導熱凝膠是一種柔軟的半固態材料,它能夠很好地適應不同形狀的界面,填充微小的空隙 。在智能手機的散熱中,導熱凝膠能夠緊密地貼合芯片和散熱器,有效地傳遞熱量 。導熱彈性體則具有較高的彈性模量,能夠在受到機械沖擊或振動時保持穩定的性能 。在汽車電子設備中,由于設備經常受到振動的影響,導熱彈性體能夠更好地適應這種工作環境,保證散熱效果 。

導熱墊片是一種預成型的熱界面材料,它具有一致性較好、簡化裝配等優點 。在消費電子產品中,如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導熱墊片可以根據設備的結構進行定制,直接安裝在發熱源和散熱器之間,減少了涂布工藝的復雜性 。但是,導熱墊片在低壓力下可能存在接觸不良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導熱墊片采用了微結構表面設計,如在墊片表面制造微凸點或凹槽,增加與接觸表面的接觸面積,提高熱傳遞效率 。

金屬基界面材料如液態金屬、銦箔、焊料等,具有高導熱的特點 。液態金屬具有優異的導熱性能和流動性,能夠在界面間形成良好的熱傳導通道 。在一些高端電子設備中,液態金屬被用于 CPU 和散熱器之間的散熱,能夠顯著降低熱阻 。但是,液態金屬也存在成本較高、腐蝕性和熱膨脹系數(CTE)問題 。銦箔和焊料則常用于一些對可靠性要求較高的場合,如航空航天電子設備 。它們能夠在高溫下保持穩定的性能,確保設備的可靠運行 。

三維集成 / 結構化熱界面材料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 。垂直碳納米管陣列、石墨烯泡沫等直接生長在基材上的熱界面材料,極大地減少了傳統界面,降低了界面熱阻 。垂直碳納米管陣列具有極高的熱導率和良好的機械性能,能夠在垂直方向上形成高效的導熱通路 。石墨烯泡沫則具有三維多孔結構,能夠增加熱傳遞面積,提高散熱效率 。這些三維集成 / 結構化熱界面材料為解決熱界面材料的界面問題提供了新的途徑,有望在未來的電子設備散熱中得到廣泛應用 。

ThermalLink



4

前沿研究方向


為了應對未來的挑戰,熱界面材料領域的科研人員正在積極探索一系列前沿研究方向,這些方向有望為熱界面材料的發展帶來新的突破,推動電子設備散熱技術邁向新的高度 。

新型高導熱低界面電阻材料的研發是當前的研究熱點之一 。各向異性材料如 hBN 復合材料,具有獨特的晶體結構,在特定方向上展現出優異的導熱性能 。通過精確控制材料的取向和結構,可以使其在熱傳遞方向上實現高效導熱,同時降低界面電阻,提高散熱效率 。聲子工程材料則通過對材料內部聲子的調控,優化聲子的傳輸路徑和散射機制,從而實現更高的熱導率和更低的界面熱阻 。范德華異質結構是由不同的二維材料通過范德華力堆疊而成,這種結構可以充分利用各二維材料的優勢,實現高性能的熱界面材料 。不同的二維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質,將它們組合在一起,可以在導熱性能、機械性能、電學性能等方面實現協同優化 。

智能 / 自適應熱界面材料也是一個極具潛力的研究方向 。這類材料能夠根據溫度、壓力等環境因素的變化自動調整自身的性能,從而優化界面接觸,實現更高效的散熱 。一種智能熱界面材料可以在溫度升高時,自動改變自身的形狀或粘度,更好地填充界面空隙,降低熱阻 。當溫度降低時,材料又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保持良好的穩定性 。這種自適應的特性可以使熱界面材料在不同的工作條件下都能發揮最佳性能,提高電子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

納米尺度的界面調控是深入理解和優化熱界面材料性能的關鍵 。在納米尺度下,材料的物理性質和界面相互作用會發生顯著變化 。通過精確控制填料 - 基體、填料 - 填料、TIM - 基材的界面原子 / 分子結構,可以最小化聲子散射,提高熱傳導效率 。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和實驗相結合的方法,研究納米尺度下的熱輸運機制,開發出具有優異性能的熱界面材料 。通過在納米尺度上對填料進行表面修飾,改善填料與基體之間的界面結合,增強熱傳遞能力 。

先進制造技術為熱界面材料的制備和應用帶來了新的可能性 。3D 打印技術可以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定制化地制造熱界面材料的結構,實現復雜結構的精確構建 。通過 3D 打印,可以制造出具有特殊形狀和功能的熱界面材料,如具有微通道結構的散熱片,能夠提高散熱面積和熱傳遞效率 。原子層沉積(ALD)則可以在原子尺度上精確控制界面層的生長,構建超薄高導熱界面層 。ALD 技術能夠在材料表面逐層沉積原子,形成均勻、致密的薄膜,從而制備出高質量的熱界面材料 。

多物理場耦合模擬是一種強大的研究工具,它可以更精確地預測界面熱傳遞、應力分布和長期可靠性 。通過建立多物理場耦合模型,考慮溫度、壓力、電場、磁場等因素對熱界面材料性能的影響,可以為熱界面材料的設計和優化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在設計熱界面材料時,利用多物理場耦合模擬可以預測材料在不同工作條件下的性能變化,提前發現潛在的問題,并進行優化設計 。這種模擬技術還可以加速熱界面材料的研發過程,降低研發成本 。

ThermalLink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材料
    +關注

    關注

    3

    文章

    1340

    瀏覽量

    27839
  • 熱阻
    +關注

    關注

    1

    文章

    114

    瀏覽量

    16825
  • 導熱材料
    +關注

    關注

    1

    文章

    167

    瀏覽量

    10766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求電子稱方面的工藝資料

    本帖最后由 eehome 于 2013-1-5 09:59 編輯 如題,本人初入門此行業,想了解包括工藝流程,疑難雜癥,設備等方面的技術,請知道的前輩指點。謝謝?。。?!
    發表于 03-30 15:56

    解決射頻電路的疑難雜癥的方法分享

    射頻電路板設計由于在理論上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因此統稱為“疑難雜癥”。對于初入茅廬的工程師而言,缺乏實戰經驗,自己獨立應變能力較差,本文更適合給剛剛踏入電源行業的工程師,希望有助于工程師們遇到那些“疑難雜癥”時,可以從容應對。
    發表于 10-21 13:48

    飛控疑難雜癥解決方法匯總

    (pixhawk)飛控疑難雜癥解決方法匯總(持續更新)by 怒飛垂云2019年11月4日APM無法解鎖/飛控連不上/黃燈閃爍/起飛側翻/定點定不住/定高不穩/電臺連不上/地面站連不上……無人機調試
    發表于 08-06 06:21

    DC/DC電源輸入輸出要隔離嗎

    DC/DC電源輸入輸出要隔離還是要保證短距離回路?關注微信公眾號:專治pcb疑難雜癥 (PCBDoctor) 解決遇到的各種PCB疑難雜癥。整理:楊老師 專治PCB疑難雜癥群平臺簡介專治PCB
    發表于 11-16 07:28

    減少DC-DC輸出端紋波的方法

    來自專治PCB疑難雜癥總群的疑難雜癥解析(添加楊醫生微信號:johnnyyang206可入群討論): 關注楊醫生微信公眾號:專治pcb疑難雜癥 (PCBDoctor) 解決遇到的各種PCB疑難
    發表于 11-17 06:54

    人工智能解決了許多的疑難雜癥

    深度學習目前取得重大進展,解決了人工智能界的盡最大努力很多年仍沒有進展的疑難雜癥
    發表于 06-29 10:25 ?913次閱讀

    3D打印康復輔具 為疑難雜癥的治療帶來新的可能

    一句祝你平安、愿健康,飽含的是祝福者滿滿的真誠與心意。當身體遭受病痛的折磨時,人們心中懷有的心愿就是早日恢復健康,能夠像往常一樣自由的嬉笑打鬧、蹦蹦跳跳。高科技的迅速發展,正為疑難雜癥的治療帶來新的可能。醫生和患者,也成為了接觸前沿科技的兩大主體。
    的頭像 發表于 03-17 14:12 ?2113次閱讀

    芯片發熱為什么要應用導熱界面材料散熱?

    一、導熱界面材料是一種普遍用于IC封裝和電子散熱的材料,主要用于填補兩種材料接觸時產生的微空隙和凹凸不平的表面,減小熱阻,提高器件的散熱性能
    發表于 04-04 15:47 ?9150次閱讀

    在vscode上用gcc征服debug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

    vscode上用gcc征服debug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雜癥! 2. 安裝MinGW MinGW是什么東西,怎么安裝?這里就不詳述了,隨便百度出來一堆。
    的頭像 發表于 11-18 16:18 ?5376次閱讀

    導熱界面材料的作用及應用

    導熱界面材料是一種普遍用于IC封裝和電子散熱的材料,主要用于填補兩種材料接觸時產生的微空隙和凹凸不平的表面,減小熱阻,提高器件的散熱性能。
    發表于 07-09 15:28 ?3196次閱讀

    RF射頻信號,高速信號能將電源平面作為參考平面嗎?

    來自專治PCB疑難雜癥主群(五大群群友突破2000人啦,添加楊老師微信號Johnnyyang206,可添加入群)的疑難雜癥:Q:來自專治PCB疑難雜癥首群:四層板,層疊走
    發表于 11-06 21:06 ?10次下載
    RF射頻信號,高速信號能將電源平面作為參考平面嗎?

    DC/DC電源輸入輸出要隔離還是要保證短距離回路?

    來自專治PCB疑難雜癥主群(群友突破1200人啦,添加楊老師微信號Johnnyyang206,可添加入群)的疑難雜癥:DC/DC電源輸入輸出要隔離還是要保證短距離回路?關注微信公眾號:專治pcb
    發表于 11-09 15:51 ?16次下載
    DC/DC電源輸入輸出要隔離還是要保證短距離回路?

    如何減少DC-DC輸出端的紋波?

    ?來自專治PCB疑難雜癥總群的疑難雜癥解析(添加楊醫生微信號:johnnyyang206可入群討論):????關注楊醫生微信公眾號:專治pcb疑難雜癥 (PCBDoctor) 解決遇到的各種PCB
    發表于 11-09 19:06 ?2次下載
    如何減少DC-DC輸出端的紋波?

    羅盤為什么會出現Bad Compass Health

    pixhawk飛控疑難雜癥解決方案
    發表于 11-27 09:38 ?0次下載

    STM32編程疑難雜癥

    疑難雜癥
    的頭像 發表于 03-28 23:29 ?740次閱讀
    STM32編程<b class='flag-5'>疑難雜癥</b>
    主站蜘蛛池模板: 湟中县| 文登市| 长汀县| 江都市| 雷州市| 临夏市| 乌什县| 石楼县| 无锡市| 庐江县| 台前县| 全南县| 许昌县| 大石桥市| 高密市| 罗田县| 黄龙县| 波密县| 铜梁县| 瑞金市| 通化县| 大同市| 安塞县| 岳池县| 太和县| 壶关县| 云龙县| 峡江县| 米泉市| 涟水县| 台南市| 新丰县| 吴江市| 兴文县| 香港 | 天峨县| 庆云县| 德兴市| 新源县| 平顺县| 柳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