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背景19821800313
近年來,南方電網區域低壓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實現爆發式的增長,目前全網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已超過5600萬千瓦。暴露出低壓分布式光伏整體發展缺乏規劃、無序并網等開發建設亂象,相關技術管理不完善問題也逐步顯現。
今年國家能源局修編印發了《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國能發新能規〔2025〕7號),要求分布式光伏項目應滿足“可觀、可測、可調、可控”要求,以提升分布式光伏發電接入電網承載力和調控能力。
大量低壓分布式光伏接入電網后,受限于觀測感知手段不完善、“剛性控、柔性調”比例低,電網調峰及電力平衡需求難以得到有效滿足,個別配變發生反向過載、功率波動和電壓越限等問題,造成局部電網風險持續加大。
公司印發了分布式光伏運行管理提升工作方案的,通過“計量系統轉發轉令”、市場化虛擬電廠聚合調節、“調度直采直控”應急保底等實現低壓分布式光伏“四可”功能。通過可信數據交易是實現電網各級調度對低壓分布式光伏分鐘級“四可”數據采集的有效支撐手段。為有效指導基于可信數據交易模式的低壓分布式新能源“四可”建設,特制定本方案。
二、需求分析
(一)“四可”能力現狀
當前電網各級調度系統通過“計量系統轉發轉令”技術方案可實現低壓分布式光伏15分鐘級數據采集。但計量轉發的數據普遍存在完整率低和延時高的問題,難以滿足調度實時監視、預測等應用需求,同時也無法通過計量系統對分布式能源下達遙控、遙調指令,不能滿足調度對分布式能源實時調控的需求。
(二)“四可”能力提升需求
在分布式光伏持續大規模并網背景下,為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需要實現低壓(380V/220V)分布式光伏的“可觀、可測、可調、可控”。“四可”需求需要實現對低壓分布式光伏發電數據分鐘級采集處理、并網點開關可控,以及光伏逆變器有功/無功功率柔性調節。
三、工作目標與思路
(一)工作目標
以解決低壓分布式光伏發電側數據分鐘級采集處理、并網點開關可控,以及光伏逆變器有功/無功功率柔性調節的核心問題。通過在試點項目采用市場化虛擬電廠聚合調節技術方案,探索出可以滿足分鐘級“四可”解決方案。
基于可信數據交易模式的低壓分布式新能源“四可”技術方案需要滿足高可靠性、低時延、安全性和可擴展性等要求。
(1)2025年底完成基于可信數據交易模式的低壓分布式新能源“四可”試點項目,實現分鐘級“四可”解決方案。
(2)2026年初在全網新增低壓分布式光伏項目應用基于可信數據交易模式的“四可”方案。逐步對存量場站通過基于可信數據交易模式的“四可”改造,2026年底,50%低壓分布式光伏實現柔性調節。
(3)2027年底,全網90%低壓分布式光伏通過基于可信數據交易模式的“四可”方案,實現直采及柔性調節控制。
(二)工作思路
構建基于可信數據交易模式的低壓分布式新能源"四可"調控體系,通過市場化機制破解數據壁壘,確保技術可行、管理可行和經濟可行,實現電網安全調度與高效運營。
充分利用市場化力量來支持南網分布式新能源“四可”調度體系建設和運行保障。通過專業化公司建設覆蓋分布式新能源的通信網,同時具備針對調度業務、電力交易業務開展專門的數據采集和數據治理的能力,提供滿足調度、電力現貨等業務要求的高質量數據服務。通過上述措施實現工作方案技術可行。
通過數據交易模式,公司調度系統將具備南網范圍內供電側、負荷側的各電壓等級的運行數據,可以通過數據交易方式提供給電力市場客戶、科研用戶使用,從而促進數據交易業務發展。
通過數據交易模式獲取分布式新能源運行數據,可以解決電網公司大規模、專項建設低壓“四可”調度技術系統的費用和實施困難,通過地調層面日常的運維費用列支獲得分布式新能源的數據,可以按月、按配電臺區、按流量等模式支付數據費用。
四、實施方案
(一)總體方案
通過在市場化聚合商平臺側加裝“經濟型邊緣網關”,采集市場主體聚合的分布式光伏運行數據、模型數據等,通過專線、調度數據網發送至地調OCS/邊緣集群。接收并轉發地調主站的指令,對市場主體聚合資源進行調控,實現南網區域低壓分布式光伏分鐘級“四可”。
由市場化產業聯盟企業在低壓分布式新能源場站投資加裝“經濟型邊緣網關”采集場站表后斷路器、逆變器等設備數據,發送至需求側靈活資源聚合平臺,經過脫敏治理后轉發至地調主站,接收并轉發地調主站的指令,對新能源進行調控,同時數據轉發至市場化產業聯盟企業運營平臺支撐政府、企業的數據交易。
(二)建設方案
(1)交互架構。由市場化聚合商平臺在南網云中下載軟網關APP并部署,通過安全接入區直采接入地調邊緣集群安全Ⅰ區。
圖4-1 項目總體架構
經濟型邊緣網關B型部署在聚合商平臺機房或辦公場地,軟網關以物理機或虛擬機方式部署在聚合商平臺內,南向采用IEC101、IEC104、MQTT等接口接入,北向通過4G/5G無線通信接口接入地調Ⅰ區的邊緣集群或配網主站。市場聚合送地調方案中,分布式光伏通過虛擬電廠模式上送的數據應包括但不限于:
1)分布式光伏的用戶戶號、計量點信息;
2)分布式光伏、聚合控制單元的實時運行數據,包括但不限于運行狀態、有功功率、上調節速率、下調節速率、實時控制上限、實時控制下限、增閉鎖、減閉鎖、最大上調節能力、最大上調節能力可持續響應時間;
3)分布式光伏的準實時運行數據,包括但不限于可調節上限曲線、可調節下限曲線。
4)分布式光伏與地調交互數據的區塊鏈賬本,以文件形式上送。
地調下發的交互數據應包括但不限于:
1)聚合控制單元與用戶/計量點的關聯信息;
2)控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計劃曲線、控制指令。
(2)通信方式。布式光伏采用市場聚合模式接入地調邊緣集群,通信通道應優先使用專線、調度數據網、綜合數據網等電力專網;還可使用運營商專線或5G專用切片接入調度自動化主站。
分布式光伏采用市場聚合模式接入地調邊緣集群安全I區時,應采用加密認證措施等技術手段,經過安全接入區進行信息交互,安全接入區與調度自動化主站的邊界處應部署經國家指定部門檢測認證的電力專用正反向隔離裝置,并優先采用高性能的正反向隔離裝置。
(3)通信協議。經濟型邊緣網關北向通信協議參照地調直采模式。
經濟型邊緣網關南向與市場化聚合商平臺通信宜支持采用DL/T 634.5101、DL/T 634.5104、CoAP、DL/T 698.45-2017、DL/T 645-2007及相關拓展協議等與邊緣網關通信,網絡層IP協議應支持IPv4,宜支持IPv6協議。
(4)安全防護要求。應遵循《電力監控系統安全防護規定》(發改委27號令)和其他國家法律法規有關要求,采取優化安全分區、強化邊界隔離、做好業務認證等技術措施,開展低壓分布式光伏網絡安全防護工作。
(5)建模方式。形成光伏控制單元->逆變器/并網開關->計量點->用戶->聚合控制單元->聚合商的模型,同時基于各廠家逆變器參數,形成主要采集模型,包括逆變器開停狀態、有功功率調節、無功功率調節、發電量、功率、電流、電壓等核心數據。
(6)市場化聚化商平臺技術要求。
為實現分布式新能源的可靠監測和有序控制,市場化聚合商平臺應參照《南方電網10kV分布式新能源直采技術方案》配置,支持被地調授權、監視和采集的功能,具體包括:
1)數據采集:采集分布式電源并網點的電流、電壓、有功功率、無功功率、頻率、電能質量等模擬量信息,電源啟停狀態、開關狀態、事故跳閘信號、保護動作信號、異常信號等狀態量信息,以及其他信息和數據;
2)數據處理:對采集數據進行合理性檢查、越限告警、數據儲存與備份、計算分析和處理;
3)遙控功能:對可控的分布式電源并網點開關進行分合控制;
4)有功功率控制:對可控的分布式電源依據有功功率調控策略,下發相應的有功功率控制指令;
5)電壓/無功調節:對可控的分布式電源依據電壓/無功調節策略,下發相應的電壓/無功調節指令;
6)對時功能:接收對時命令,對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監控終端進行對時;
7)協調控制:實現分布式電源發電功率的分配與控制;
8)區塊鏈:應在聚合商平臺實現分布式電源采集/控制數據的區塊鏈記賬、提交、更新、查詢、數據分發等功能,并支持以文件形式上送區塊鏈記賬數據。
(三) 運營方案
(1)數據采集供給。園區運營主體、分布式新能源投資公司或自然人用戶授權產業聯盟企業投資建設滿足低壓分布式新能源“四可”的技術體系,并持續開展運維保障,相關數據由聯盟企業和業主共有,數據經脫敏治理后共享至電網、政府和企業。
(2)數據交易保障。通過數據交易中心,面向電網(分布式新能源“四可”、市場交易)、政府(節能降耗、碳排放量)、企業(分布式新能源入市、綠電綠證)等不同場景,提供數據交易服務,可以按月、按配電臺區、按流量等模式收取數據交易費用。南網各地調通過日常的運維費用列支購買相關用戶側(負荷側)數據,實現對分布式新能源的“四可”調度。
圖4-2 運營體系架構
五、工作內容(介紹分工)
1.配套規范制編制和修訂。編制需求側靈活資源聚合平臺建設要求和數據接入技術方案,編制低壓分布式光伏并網協議,提出設備運維、數據質量以及緊急離網等要求。配套編制低壓分布式光伏運維規范。(南網總調牽頭,各中調、南網科研院配合,2025年6月完成)
2.試點選取。選擇廣東中山、江門作為試點,聚合所轄范圍內分布式光伏資源,實現。(廣東中調牽頭、中山地調、江門地調配合,2025年7月完成)
3.試點建設。根據選取試點地區、場站,以并網調度協議為抓手,按資源聚合模式,在用戶側加裝相應的設備實現數據采集和調控能力,并協調試點地市開展需求側靈活資源聚合平臺建設工作。(廣東中調牽頭、中山地調、江門地調配合,2025年11月完成)
4.運營管理。落實數據用戶,可信數據交易運作等內容,良性可持續。。。(廣東中調牽頭、中山地調、江門地調配合,2025年10月完成)
5.試點總結及方案迭代。對試點地區、場站聚合接入工作進行總結,分析試點存在的問題、成果,優化技術方案,并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廣東中調牽頭、中山地調、江門地調配合,2025年12月完成)
6.推廣應用。編制2026年度低壓分布式光伏調度數據采集推廣應用工作方案,確定推廣模式,協調專項資金,籌備推廣工作。(南網總調牽頭,各中調配合,2025年12月完成)
六、保障措施
1.統一思想,高度重視。推進分布式光伏四可能力建設既是落實國家能源局《分布式光伏發電開發建設管理辦法》,實現分布式光伏有序入網消納的核心舉措,同時也面臨著迫在眉睫的現實需求。各單位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認真做好分布式光伏四可能力建設工作。
2.做好統籌,協同推進。各級調度要做好總體統籌協調,根據實際情況差異化制定本單位分布式光伏四可能力建設實施計劃及方案,協調落實專項資金,做好主站系統建設改造、采集終端安裝部署等工作。
3.做好指導,強化監督。各網省級單位應當加強分布式光伏四可能力建設工作的指導,及時掌握并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問題,做好配套過程材料收資與制度化建設。強化分布式光伏四可能力建設工作的監督和全過程管控,省級單位組織做好對省、地級分布式光伏四可能力建設實施計劃及方案的審核,定期對所轄單位開展督導和檢查,做好建設改造的進度和質量管控。
安科瑞平臺統一登錄演示賬戶:
網址:http://cloud.acrel.cn
用戶名:acrel 密碼:123456
審核編輯 黃宇
-
光伏
+關注
關注
47文章
3737瀏覽量
70926 -
分布式光伏
+關注
關注
0文章
337瀏覽量
413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crel-1200光伏運維云平臺:江蘇支撐可信數據交易下的“四可”光伏建設實踐

光伏監控&quot;四可&quot;時代已來!安科瑞重新定義智能監控

企業動態丨美能光伏榮膺江蘇省2025年度&amp;quot;專精特新&amp;quot;企業稱號

中美貿易硬核破局!先積集成以中國&amp;quot;芯&amp;quot;智造筑牢供應鏈護城河

電纜局部放電在線監測:守護電網安全的&amp;quot;黑科技&amp;quot;

煉油廠開閉所局放監測:為能源樞紐裝上&amp;quot;智能安全閥&amp;quot;

隧道管廊變壓器局放在線監測:為地下&amp;quot;電力心臟&amp;quot;裝上智能聽診器

安科瑞測頻儀表:破解新能源調頻困局的&quot;電網衛士&quot;

3分鐘讀懂 | 氣密性檢測儀如何&amp;quot;揪出&amp;quot;泄漏點?原理全拆解!

從“接網難”到“四可”管理:新政策下分布式光伏系統的挑戰與優化路徑

&quot;光伏+高速公路&quot;綠色能源與交通融合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