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荫蒂被添全过程13种图片,亚洲+欧美+在线,欧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在厨房拨开内裤进入毛片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連載|業余無線電史話(七):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

英利檢測 ? 2025-07-05 07:33 ? 次閱讀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


1929年美國和加拿大股市崩盤后,幾乎每個家庭的收入都減少了一半以上,數百萬人失去了工作。


到1932年,失業人數激增:美國四分之一的勞動力失去了工作,許多人無家可歸。赫伯特·胡佛總統試圖應對危機,但未能改善局面。


1932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當選美國總統,承諾為美國人民實施“新政”。國會成立了公共工程管理局(WPA),為數千人提供了工作救濟。但直到1941年美國在珍珠港遭空襲后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蕭條才宣告結束。


與此同時,大蕭條跨越了大西洋,于1932年沖擊了歐洲,同樣導致數百萬人失業。

持續的進步


盡管處于大蕭條時期,世界仍在不斷孕育新想法、創造新事物。20世紀30年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從未停止。1933-1934年芝加哥舉辦了第二屆世界博覽會,1937年巴黎舉辦了國際博覽會。


此時,所有的接收機和發射機都配備了真空管,許多還采用了超外差電路,火花隙裝置已成為歷史紀念品,只能陳列在架子上或博物館里,讓人回憶起那段輝煌的過去。


多虧普林斯頓大學的尤金·維格納及其團隊,量子理論與半導體結合,為貝爾實驗室二十年后研發出首批晶體管奠定了基礎,但當時這仍是一項工業機密。


公眾還見證了尼龍和電子顯微鏡的發現。美國始終走在其他國家前列,1931年建成了帝國大廈,1933年開設了第一家汽車影院,觀眾在中場休息時還能閱讀新出版的《新聞周刊》。

首個電視廣告


1928年7月2日,一種新媒介誕生了。聯邦無線電委員會向查爾斯·弗朗西斯·詹金斯頒發了首個電視許可證W3XK。詹金斯是一位多產的發明家,擁有400多項專利,其中75項與電視相關,還有許多其他發明,如汽車自動啟動器、無線電導航、紙質牛奶盒技術、可逆螺旋槳、延時攝影和前置汽車發動機等……


電視的發明可追溯到1876年,當時美國人喬治·凱里開始構思完整的電視系統。1877年,他繪制了被其稱為“硒相機”的圖紙,稱該設備能讓人們“通過電來觀察”。


許多發明家都對這項技術進行了實驗,直到1925年詹金斯向當局和媒體展示了他所謂的“無線電視覺”。他的發明從“科學的夢幻”變成了“既成的事實”。


1929年1月15日,業余愛好者已有機會見識這種新媒介。例如,英國人E.V.R.馬丁(呼號2TL)在德比機械學院用自制的發射機和接收機展示了電視技術。


1930年,詹金斯播出了首個電視廣告,與此同時,英國廣播公司(BBC)開始了常規電視轉播。


起初,由于帶寬僅10千赫,美國電視臺只能播出原始的輪廓圖像,但很快其載波頻率被允許調整到4.95兆赫,帶寬達100千赫,功率5千瓦。


未來看起來無比美妙:我們不僅能在家收聽廣播,還能像看電影一樣看到圖像!

首個WAC獎項


1926年4月出版的《QST》雜志中,業余愛好者得知了“WAC俱樂部”的存在,WAC代表“聯絡所有大洲”(Worked All Continents)。


鑒于業余愛好者對競賽和獎項的興趣,1930年美國無線電中繼聯盟(ARRL)頒發了WAC獎項。該獎項獲取門檻較低,所有加入國家業余無線電協會的業余愛好者,只要證明與世界六大洲的業余電臺取得過聯絡,即可獲得該獎項。該獎項曾一度由國際業余無線電聯盟(IARU)頒發。如今,與美國情況類似,IARU總部與ARRL總部設在同一地點,相關證書可向ARRL或其官方海外審核點申請。

電視干擾(TVI)與英國首批許可證


在歐洲,簡易電視接收機也流行起來。作為佐證,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告稱,他們收到了約7023起由振蕩檢波器引起的干擾投訴!當地愛好者開始對測向產生興趣,這可能是由于輻射振蕩器的匱乏。


1934年,英國首次頒發業余無線電許可證。成立于1926年的英國無線電協會(RSGB)一直致力于維護5.5萬名英國持證業余無線電愛好者的利益。自那時起,其內部章程規定,RSGB的核心使命是推動無線電通信科學與實踐及相關學科的全面發展,促進會員之間就這些學科進行信息和思想交流,并在保障各方利益的前提下,爭取最大的行動自由。

華萊士的全景適配器:首個頻譜分析儀


全景接收技術由法國工程師兼業余無線電愛好者馬塞爾·華萊士(呼號F3HM)于1932年發明。全景適配器是首個頻譜分析儀,可直觀顯示無線電頻譜選定部分的信號,使射頻信號可視化并能按模式識別。其工作原理類似現代頻譜分析儀或用于PSK31通信的DigiPan軟件。這一設備幫助無線電操作員在頻段內眾多調幅(AM)和等幅電報(CW)發射機的干擾中直觀找到可用信道。

這項技術直到1936年才真正得到認可,當時《QST》雜志稱“陰極射線管”(示波器)是接收機的絕佳調諧指示器。首篇關于全景適配器的文章發表于1942年,但很少有業余愛好者讀到。在這篇文章中,哈利克拉夫特公司宣布將推出首款全景接收機,“屆時短波設備將再次面向民用”。最終,名為“天行者”SP-44的全景適配器于1946年底上市。此后,《QST》和《無線電新聞》立即報道了全景接收技術在戰爭期間的重要作用——通過可視化監控盟軍和敵軍用于協調行動的頻率。


當時,SP-44全景適配器售價99.75美元(相當于2004年的900多美元),可在中頻455千赫附近、200千赫帶寬內工作。


20世紀60年代,競爭對手開始推出各自版本的全景適配器:1962年的Radiophone 44型頻段掃描儀,1964年的希思kit HO-12頻譜監測儀,隨后是Squires-Saunders SS-1V視頻頻段掃描儀。


這一技術誕生70多年后,不再有電子公司為業余活動生產此類設備。最新的產品制造于20世紀70至80年代,現已停產,包括著名的建伍(Kenwood)SM-220監測示波器、舍伍德通信(Sherwood Communications)SCA-7000信號監測儀和八重洲(Yaesu)YO-901多用途示波器。


3eb8a4bc-592f-11f0-9cf1-92fbcf53809c.jpg

艾可慕(Icom)IC-756 Pro II內置頻段顯示器。


如今,業余愛好者采用了更通用的解決方案,如軟件接口。最后,一些聰明的制造商,如艾可慕、Tec-Tec或八重洲/威泰克斯,在其最新型的高頻收發信機中內置了頻段顯示器。

單邊帶(SSB)的誕生


1933年9-10月,洛杉磯小型雜志《R/9》刊登了羅伯特·M·摩爾(呼號W6DEI)撰寫的三篇系列文章,題為《業余無線電話的單邊帶傳輸》。文章介紹了一項實驗,該實驗不再使用調幅(AM)模式通信,而是采用“單邊帶抑制載波”(SSSC)模式。這篇文章并未引起太多關注,盡管業余愛好者很清楚抑制載波的好處,但這一概念尚未與能夠支持該模式的接收機或發射機結合。


事實上,使用調幅模式時,所有業余愛好者都經歷過該模式因占用大量頻率而導致的干擾問題。業余頻段變得一團糟,必須邁出新的技術步伐。然而,后來被稱為單邊帶(SSB)的技術不得不等到1947年才迎來更有利的發展環境。

首屆國際野外通信日


1933年6月,《QST》雜志宣布首屆國際野外通信日活動啟動。活動從第二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下午4點開始,持續27小時(當時還沒有夏令時!)。活動發起者F.E.漢迪(呼號W1BDI)在宣布活動時表示:“本次競賽的真正目的是測試‘便攜式設備’的性能,無論其使用地點為何。如果成功,我們希望將其定為年度活動。”英國無線電協會(RSGB)、荷蘭業余無線電協會(NVIR)和比利時皇家無線電協會(RB)在歐洲也發起了類似的全國性野外通信日活動。活動評分規則為:與固定電臺的每一次聯絡得1分,與其他便攜式電臺的聯絡得2分,與遠距離電臺(DX)的聯絡得3分。將聯絡得分乘以美國無線電中繼聯盟(ARRL)分區總數與聯絡國家數之和即為總分。本次競賽的冠軍是一個非俱樂部團體,呼號為W4PAW,其成員完成了62次聯絡。



1934年第二屆野外通信日取消了分區和國家數的乘數,強調聯絡電臺的總數,此時尚不允許多頻段聯絡。遠距離聯絡雖然仍被允許,但不再有加分優勢。評分系統開始接近我們現在所知的野外通信日規則,每次聯絡根據輸出功率分別給予3分、2分或1分的乘數。但在20世紀30年代,功率分界點設定為20瓦和60瓦!


1937年,“野外通信日信息”環節誕生。該環節可獲得10分(乘數前),獎勵條件是向聯盟總部發送一條格式正確的信息,說明操作員人數、地點、“通信條件”和功率。


首次出現聯絡總數達到204次的成績,平均每小時7.5次聯絡,令人驚嘆。如今,抄收ARRL的W1AW信息可獲得100分。


1940年,現代規則出臺,包括多頻段聯絡、野外通信日信息得25分,以及所有設備需在500英尺半徑范圍內布置,這為多發射機團隊提供了些許操作空間。50年間,規則修改不少于12次,主要涉及信息得分或與等幅電報(CW)和單邊帶(SSB)聯絡相關的得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1941年引入了僅限甚高頻(VHF)的類別,1949年首個移動野外通信日誕生。1975年,為避免單邊帶(SSB)占據主導地位,引入了等幅電報(CW)聯絡得分雙倍的規則。1976年,業余愛好者慶祝美國建國200周年時,W1VV/1團隊完成了10,010次聯絡!其在活動開始后的前15分鐘內就打破了1933年的聯絡記錄!


如今,大多數國際業余無線電聯盟(IARU)國家協會都組織自己的野外通信日活動,通常所有類別的業余愛好者均可參加。一些參賽者使用5瓦或10瓦輸出的低功率設備(QRP),另一些則僅在甚高頻(VHF)頻段通信、通過衛星通信,或使用電池甚至自然能源(例如,若有體力充沛的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可通過自行車發電,哈哈!)。在所有類別中,野外通信日始終是深受新手和資深業余愛好者喜愛的活動。對于在樹蔭下野外操作的參賽者來說,這始終是一段自由和快樂的時光。甚至短波收聽者(SWL)也很高興,因為他們可以在一個周末輕松收聽到一百多個國家的信號。

首條實驗性同軸電纜


戰后,安費諾公司(Amphenol)在1945年12月的《QST》雜志上首次刊登了同軸電纜廣告。


1931年12月8日,美國電話電報公司(AT&T)的勞埃德·埃斯彭希德和H.A.阿費爾因其“同心傳導系統”(即同軸電纜,由奧利弗·海維賽德于1880年發明)獲得美國第一項專利(專利號1,835,031)。


他們的項目并非用于業余傳輸,而是為首批電視信號設計,這些信號需要足夠寬的線路帶寬來傳輸與電視圖像兼容的頻率范圍。埃斯彭希德和阿費爾的發明是將中心導體置于空心管內,并通過沿管長等距分布的墊圈固定其位置,低損耗介質為空氣。


1936年,全球僅使用200臺電視機,有些通過傾斜鏡子將陰極圖像反射給觀眾,或直接使用平面或垂直屏幕。起初,電話(語音)和電視信號(模擬信號)通過雙絞線(電纜或明線)傳輸,但很快人們發現,語音信道數量可以提升。同年,在電力和電子領域多有開拓的AT&T,在紐約和費城之間鋪設了首條實驗性同軸電纜。


1938年,《英國海軍部無線電報手冊》(R37-38節)提及同軸電纜:“這種電纜似乎可能得到越來越多的應用,可非常方便地用作將高頻天線系統與接收機連接的傳輸線。”正是在這個時期,同軸電纜獲得了其RG/U(無線電指南通用)編號。


同軸電纜之所以被稱為“同軸”,是因為它包含一根傳輸信號的物理導線或通道,在一層由固體或空氣間隔電介質構成的絕緣層之后,被另一層同心物理編織層圍繞,兩者沿同一軸線延伸。外部編織層用作接地,外層由鋁片或厚度不一的橡膠護套保護。


3edfff8a-592f-11f0-9cf1-92fbcf53809c.jpg


同軸電纜至今仍被業余愛好者或現場專業人員使用。同軸電纜的價格是普通電線的2-3倍(一卷100米的RG-58約60歐元),但更耐用,且能提供一定的射頻干擾(RFI)防護。


首批常規同軸電纜安裝于1941年,使用RG-58/U電纜連接明尼阿波利斯和威斯康星州史蒂文斯角。當時,原始的“L1”同軸電纜系統在一根電纜護套內包含4對或4個同軸管通道,包括備用保護通道。每個通道可承載600條語音電路,線路總容量達2400條通信線路。


實際上,L1同軸電纜可承載480路電話通話或1路電視節目。三十年后,新型同軸電纜可承載超過132,000路通話!


盡管RG-58、RG-213或L1等同軸電纜仍偶爾用于傳輸電視、電話和數據信號,但包括互聯網線路在內的公共基礎設施和大多數企業如今已用性能更強的光纖取代了這些低速線路。僅從計算機、電視或收發信機到控制器交換機或路由器)、解碼器或天線的極短一段線路仍使用銅線。但即使在這些配置中,有時也可用Wi-Fi或光纖連接取代銅線。


世界大戰


1938年,美國東海岸許多人通過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電臺收聽到“世界大戰”爆發的消息。記者奧森·威爾斯稱:“我們的文明將再次被從火星降臨的類動物生物摧毀……”這場戲劇令全國陷入恐慌,以至于聯邦通信委員會(FCC)不得不“調查這一驚人逼真廣播的電子錄音光盤”,1938年11月1日的《特倫頓晚報》如是說。


事實上,觀眾當時還不習慣這種新媒介,了解新技術的人也很少,因此恐慌席卷了紐約和新澤西……這已然是這位戲劇之王的神來之筆,也為CBS和所有電臺帶來了巨大的宣傳效應。如今,人們見識了媒體的力量!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接收機
    +關注

    關注

    8

    文章

    1223

    瀏覽量

    54455
  • 發射機
    +關注

    關注

    7

    文章

    515

    瀏覽量

    48541
  • 無線電
    +關注

    關注

    61

    文章

    2172

    瀏覽量

    117888
收藏 人收藏
加入交流群
微信小助手二維碼

掃碼添加小助手

加入工程師交流群

    評論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科技發明史:改變人類生活的發明

    亞歷山大-弗萊明發明)。20世紀30年代的人類發明  20世紀
    發表于 09-25 13:58

    微波發展經歷了哪些挑戰與機遇?

    ,人們使用長波及中波來通信。20世紀20年代初人們發現了短波通信,直到20世紀60
    發表于 08-27 08:18

    業余無線電

        業余無線電,英文名“Amateur Radio”,是一項特定的無線電業務。這是一項供業余
    發表于 04-16 19:01 ?1335次閱讀

    CB與業余無線電的區別

      CB與業余無線電的區別   在國外,個人使用的無線電臺,分為市民個人無線電臺和業余無線
    發表于 03-15 11:11 ?4282次閱讀

    21世紀的LED燈:更環保更安全更省錢

    在過去的幾十,我們已經習慣了燈泡,每個燈泡的壽命大約1000小時。20世紀70年代爆發能源危機和環保運動刺激了更節能技術的發展。但是到近幾年消費者才開始接觸這些節能技術。熒光燈(CF
    發表于 12-02 09:27 ?1325次閱讀

    業余無線電是什么

    業余無線電是一種在全世界非常普遍的業余愛好。喜愛業余無線電的人也被稱為業余
    的頭像 發表于 01-21 16:28 ?8545次閱讀

    1845直線電動機到20世紀70應用于一些特殊領域,20世紀90呢?

    1845英國人就已經發明了直線電動機,但當時的直線電動機氣隙過大導致效率很低,無法應用。19世紀70年代科爾摩根也推出過,但因制造成本高,效率低限制了它的發展。直到20
    的頭像 發表于 07-29 09:50 ?3934次閱讀

    什么是無線中繼臺repeater

    大家都知道有了高度,業余無線電UV段就可以通聯很遠的電臺。19世紀30年代,就有人開始研究在山頂和高樓上設置
    發表于 09-06 16:33 ?4322次閱讀

    軟件無線電的歷史和發展趨勢講解

    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移動通信領域一場新的技術革命悄然興起,這就是以軟件無線電為特征的新一通信系統研究與開發。軟件
    發表于 04-28 10:01 ?8次下載

    淺談20世紀80年代CMOS工藝流程

    。在本期開始,我們將開始主要將關注點放在CMOS工藝上,將主要討論4種完整的CMOS工藝流程。首先是20世紀80年代初的CMOS工藝,它只有一層鋁合金互連線,這是CMOS工藝最開始的形式,結構上相
    的頭像 發表于 07-24 17:05 ?2793次閱讀
    淺談<b class='flag-5'>20</b><b class='flag-5'>世紀</b>80<b class='flag-5'>年代</b>CMOS工藝流程

    連載業余無線電史話(一):一個漫長的故事

    美國業余無線電愛好者埃德蒙·B·達勒姆(呼號3VM)于1914出現。這位技術嫻熟的“老火腿”(OM,業余無線電愛好者互稱)制作了兩臺接收機
    的頭像 發表于 06-29 07:07 ?264次閱讀
    <b class='flag-5'>連載</b>|<b class='flag-5'>業余</b><b class='flag-5'>無線電</b><b class='flag-5'>史話</b>(一):一個漫長的故事

    連載業余無線電史話(三):馬可尼商業化時代

    馬可尼商業化時代(三)古列爾莫·馬可尼,20世紀,使無線電報成為商業的人。諾貝爾文獻。得益于赫茲的發現和莫爾斯的發明,1894,年輕的意大利人古列爾莫·馬可尼確信自己能夠通過電磁波傳
    的頭像 發表于 07-01 10:37 ?309次閱讀
    <b class='flag-5'>連載</b>|<b class='flag-5'>業余</b><b class='flag-5'>無線電</b><b class='flag-5'>史話</b>(三):馬可尼商業化時代

    連載業余無線電史話(四):“火腿”——那些“蹩腳”的操作者

    愛好者都曾好奇“ham”一詞的起源,至少存在三種可能的解釋:第一種傳說(未被證實)稱該詞源于19世紀G.M.道奇所著的《電報教學手冊》,甚至早于無線電時代。最初的
    的頭像 發表于 07-02 07:32 ?280次閱讀
    <b class='flag-5'>連載</b>|<b class='flag-5'>業余</b><b class='flag-5'>無線電</b><b class='flag-5'>史話</b>(四):“火腿”——那些“蹩腳”的操作者

    連載業余無線電史話(五):首批無線電呼號前綴

    首批無線電前綴1906,在柏林召開的首屆國際無線電報會議上,決定國際無線電報系統中的電臺呼號須由三個易于區分的字母組成。19127月5日
    的頭像 發表于 07-03 07:34 ?277次閱讀
    <b class='flag-5'>連載</b>|<b class='flag-5'>業余</b><b class='flag-5'>無線電</b><b class='flag-5'>史話</b>(五):首批<b class='flag-5'>無線電</b>呼號前綴

    連載業余無線電史話(六):20世紀20年代,高頻(HF)與遠距離(DX)通信的發現

    20世紀20年代,高頻(HF)與遠距離(DX)通信的發現19211月,一群加利福尼亞的業余
    的頭像 發表于 07-04 07:32 ?331次閱讀
    <b class='flag-5'>連載</b>|<b class='flag-5'>業余</b><b class='flag-5'>無線電</b><b class='flag-5'>史話</b>(六):<b class='flag-5'>20</b><b class='flag-5'>世紀</b><b class='flag-5'>20</b><b class='flag-5'>年代</b>,高頻(HF)與遠距離(DX)通信的發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巩留县| 二手房| 深圳市| 商丘市| 库伦旗| 恩平市| 大兴区| 阳信县| 罗江县| 崇信县| 锡林浩特市| 启东市| 双桥区| 洛扎县| 宜城市| 资源县| 仁怀市| 杭锦后旗| 新建县| 台南市| 凭祥市| 华安县| 麻江县| 奉节县| 中阳县| 定襄县| 密云县| 红河县| 县级市| 乌拉特后旗| 太白县| 内江市| 三门峡市| 金溪县| 莱西市| 平度市| 汉沽区| 比如县| 凭祥市| 呼和浩特市| 肃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