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量數據高速增長的趨勢下,絕大部分數據還未轉化成商業價值,數據紅利亟待開發。產業界已經認識到,“智能+”是增值和升級的重要路徑,而這也是英特爾的優勢所在。英特爾攜手產業伙伴和各行各業的用戶,利用智能互聯技術,深度挖掘數據紅利,推動應用創新和落地。從晶體管為中心到數據為中心,要讓數據的價值體現出來。
以“萬有IN力,數立未來”為主題,“2019英特爾中國媒體紛享會”日前舉行。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旭、市場營銷集團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王銳、中國研究院院長宋繼強發表演講。闡述了如何深挖數據紅利以推動產業增值和升級,并強調了如何與產業伙伴共同加速數字經濟落地。
當天英特爾邀請了百余家行業媒體及專業自媒體到場,堪稱英特爾年度大規模的一次發布。這么大的陣勢,英特爾發布了哪些重磅消息?
“智能+”時代的全新轉型
“Intel Inside”可以說是對Intel作為處理器廠商及其生態特征最為貼切的描述,甚至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標志。但是,在今天這樣一個被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打上烙印的時代,從更廣闊的商業空間、生態系統中更多層面來看,今天的英特爾用“IN力”來詮釋轉型。什么是“IN”力?楊旭從三方面展開論證,分別是:Intelligence、Innovation和Industry。他提到,“智能+”代表了未來的趨勢。隨著智能互聯的發生,很多關鍵性的技術必須要創新。人工智能、5G、云計算、物聯網、網絡傳輸、計算機視覺技術、存儲技術等都需要突破,整個服務業的升級、制造業進一步的智能化和增值的轉換,整個供應鏈的革命都會發生,所以“智能+”時代帶來的是更大程度的、所有行業的轉型和升級。
“數據就是未來的石油”,咱們不是石油大國,但數據一定全球No.1。”
楊旭解釋,人口紅利曾是中國發展的關鍵驅動力,而現在要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附加值,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智能科技在高質量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新的機會在于,中國仍具備規模優勢,是世界第一數據大國。與此同時,在海量數據高速增長的趨勢下,絕大部分數據還未轉化成商業價值,數據紅利亟待開發。產業界已經認識到,“智能+”是增值和升級的重要路徑,而這也是英特爾的優勢所在。英特爾攜手產業伙伴和各行各業的用戶,利用智能互聯技術,深度挖掘數據紅利,推動應用創新和落地。“從晶體管為中心到數據為中心,要讓數據的價值體現出來。”楊旭強調。
如何充分釋放數據價值?楊旭表示,必須是智能的“物”聯在網上產生數據,才能實現數據采集、傳輸、處理,最后給大家提供增值的個性化服務,這才是從人口紅利到數據紅利的轉型。英特爾正以全方位的計算實力,和客戶一起深挖數據紅利的巨大潛力,將領先的解決方案落到各行各業的實際應用需求中,推進數字經濟的落地,共同開拓數字經濟的未來。
“CPU是大米,其他xPU都是配菜”
楊旭犀利回應了各種唱衰CPU的聲音,他說:“CPU是中國吃的主食大米,其他xPU都是配菜。配菜有各種口味,但是都要和大米搭配”。不僅是CPU不變的江湖地位,楊旭也強調了英特爾端到端的平臺化優勢,“從云端到終端,英特爾是唯一一個可以提供端到端的芯片連接、存儲、處理等方方面面技術的半導體廠商,而且可以在每個方面進行優化。”
來看看英特爾以數據為中心的轉型成果:2018年,英特爾營收首次突破700億美元,連續三年營收創下新高,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占比達到48%。而面向2022年總體潛在市場3000億美元的規模,楊旭“謙虛”地表示:“我們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超異構計算”成為未來10年甚至50年的驅動力
“任何單一的因素,都不足以滿足多元化的計算需求。”宋繼強指出,“不光是海量數據本身,數據形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傳統的數據,有來自神經擬態計算的數據,還有來自量子計算的數據,因此所需要的計算能力是不一樣的,從處理到傳輸、到存儲都需要更大的創新和革命。”那么,英特爾如何推動計算創新?宋繼強表示,英特爾將通過六大技術支柱引領行業進入“超異構計算”時代。這六大技術支柱包括制程和封裝、架構、內存和存儲、互連、安全、軟件,它們將帶來指數級創新,成為英特爾未來10年、乃至下一個50年的驅動力。
六大技術支柱如何引領“超異構計算”時代?宋繼強介紹,英特爾提供多樣化的標量、矢量、矩陣和空間計算架構組合,以先進制程技術進行設計,由顛覆性內存層次結構提供支持,通過先進封裝集成到系統中,使用光速互連進行超大規模部署,提供統一的軟件開發接口以及安全功能。
通過超異構計算,英特爾可以集成不同架構、不同制程、3D封裝、互連和oneAPI等技術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多的靈活性和更快的產品上市時間,全方位推動計算創新發展。
宋繼強強調,芯片設計互相了解、前后貫通有非常大的技術優勢。為什么把制程封裝和架構設計組合在一起?因為這樣可以最有效地提升產品穩定度,并且滿足客戶定制化和市場化的需求。為了實現多樣性并快速滿足客戶定制要求,英特爾在不同的工藝節點上選擇穩定的芯片內核封裝在一起,讓用戶各取所需。通過超異構,給用戶提供了更多靈活性和更快的產品上市時間。
10nm終于窺得真容!
隨著年初英特爾任命司睿博(Robert Swan)為首席執行官,英特爾轉型的步伐更為堅定。英特爾將自身的戰略愿景表述為五個方面:生產世界一流的半導體;引領AI與自能革命;面向全新數據世界,成為領先的端到端平臺提供商;不懈追求卓越運營和效率;人才為本,發揚多元和包容文化。五大戰略首要提到的就是半導體。這似乎也釋放了一個非常明確的信號,在經歷了前幾年大談特談云計算、5G、物聯網等熱門技術、應用后,英特爾開始重新重視半導體的根基地位。
在此次媒體會上,英特爾宣布將推出一系列10納米產品,從面向新型移動PC客戶端的Ice Lake處理器和Lakefield平臺,到專門面向5G無線接入和邊緣計算的網絡系統芯片Snow Ridge,再到云端的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Ice Lake,從云到端全覆蓋。
緊扣三大趨勢,推動產業創新
“我們看到三個發展趨勢:AI和5G將成為技術基礎設施,用戶對計算多元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客戶正在積極布局云到端。”王銳表示,除了單一的產品,英特爾還會整合計算、存儲和網絡技術資源,結合軟件技術形成強大的產品組合,針對客戶需求實現平臺化的解決方案。CPU+Movidius+OpenVINO的軟硬件組合,在邊緣端加速推理,英特爾的整體解決方案正在成為新的競爭優勢。英特爾將繼續與產業生態攜手,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創新,例如開放Thunderbolt 3協議,推廣自動駕駛安全框架(RSS),成立AI應用實驗室和實施AI未來先鋒計劃,合作建設FPGA中國創新中心,聯合發起成立開放數據中心聯盟、CXL開放合作聯盟、邊緣計算產業聯盟,以及共推5G統一標準落地。
未來可能的一個現實就是:就算你口袋中的智能手機沒有英特爾處理器Inside,但是你的智能手機與之通信的數據中心,以及連接至智能手機的機器人等應用,將繼續采用英特爾的計算技術。讓我們記住下面這張PPT,“萬有IN力”轉型后,英特爾能否迎來下一個黃金時代?拭目以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0191瀏覽量
174500 -
數據中心
+關注
關注
16文章
5201瀏覽量
73413 -
10nm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4瀏覽量
3024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萬有引力EB100:面向機器人/XR應用空間渲染和顯示專用芯片
今天,由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芯原股份共同主辦的第十五屆松山湖中國IC創新高峰論壇在東莞松山凱悅酒店舉行,今年的主題是面向“具身智慧機器人”的創新IC新品推介。在會上,萬有引力(寧波

探索智慧力量 偷偷告訴你一粒大米的數智化之旅
在現代農副產品生產和加工中,工業物聯網(IoT)平臺和工業軟件控制工具的應用正在為大米生產企業帶來前所未有的價值提升。這些技術不僅優化了生產流程,還顯著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市場競爭力。以下將從工業物聯網

從智能穿戴到智能家居:晶振如何賦能萬物互聯
當你輕觸智能手表查看心率,或是通過語音指令讓智能家居開啟燈光,背后都有一個微小卻至關重要的元件在默默發力——晶振。在萬物互聯的時代浪潮下,從貼身的智能穿戴設備到全屋智能生態系統,晶振正


移遠通信攜手紫光展銳,以“5G+算力”共繪萬物智聯新藍圖
”的演講,深度剖析了產業發展的趨勢,并圍繞5G和算力的融合為行業發展帶來的變革,與到場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 移遠通信產品總監 胡勇華 5G+算力,驅動萬物智聯 從“
發表于 11-27 13:36
?387次閱讀

移遠通信攜手紫光展銳,以“5G+算力”共繪萬物智聯新藍圖
”的演講,深度剖析了產業發展的趨勢,并圍繞5G和算力的融合為行業發展帶來的變革,與到場嘉賓進行了深入交流。移遠通信產品總監胡勇華5G+算力,驅動萬物智聯從“

《算力芯片 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構分析》第1-4章閱讀心得——算力之巔:從基準測試到CPU微架構的深度探索
學習。不過我相信學習之路,I am not alone!在此,我首先分享我計劃第一部分(本書1-4章)的閱讀心得。
1 從TOP500到MLPerf:算力芯片的宏觀格局
《算力芯片》一
發表于 10-19 01:21
【「算力芯片 | 高性能 CPU/GPU/NPU 微架構分析」閱讀體驗】--全書概覽
、GPU、NPU,給我們剖析了算力芯片的微架構。書中有對芯片方案商處理器的講解,理論聯系實際,使讀者能更好理解算力芯片。
全書共11章,由淺入深,較系統全面進行講解。下面目錄對全書內容有一個整體了解
發表于 10-15 22:08
力敏材料有哪些
和應用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法國物理學家雅克·居里和皮埃爾·居里發現了壓電效應。壓電效應是指某些材料在受到機械應力時會產生電荷,或者在施加電場時會發生形變。這種效應為力敏材料的開發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力敏材料的分類
不按INTEL的“3W-2S”規則設計,出問題的概率有多大?
的設計指導書中,intel的design guide,也簡稱PDG一定是各位PCB工程師們的“童年噩夢”,那長達上千頁的內容,而且都還是全英文的,大家掌握起來的難度不可謂不大。
不過有一說一,雖然很難讀,但是
發表于 08-26 14:51
升級到NONOS SDK 3.0.0后,用ICACHE_RAM_ATTR指定的函數調用inside timer回調總是讓系統崩潰的原因?
升級到NONOS SDK 3.0.0后,我發現,用 ICACHE_RAM_ATTR 指定的函數調用 inside timer 回調總是讓系統崩潰。
崩潰如下所示:
致命異常 28
發表于 07-09 06:04
從千卡集群卡到萬卡集群,燧原科技打造更好的AI算力底座
:WAIC 2024)上,不僅有國內各大模型廠商同場競技,也有豐富的算力基礎設施展示,其中包括專注人工智能領域云端算力產品的燧原科技。 ? 燧原科技展臺 從千卡集群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