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計算,一雙鞋的誕生大致需要經歷裁料,針車,鞋底成型,夾幫成型等大約十幾個大環(huán)節(jié),某些環(huán)節(jié)包括30多道工序,將200個部件整合在一起,需要檢測的參數160多個。
在以浙江溫州、廣東東莞與惠州、福建晉江為中心的鞋業(yè)產業(yè)群中,擁有眾多大型鞋廠、代工廠、小作坊等不同規(guī)模的工廠,針對“制鞋”這項龐大的工程,他們目前依然以傳統(tǒng)手工生產線為主。
中國鞋網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生產226億雙鞋,其中在中國生產126.2億雙,約占55.8%;目前在中國的鞋廠約3萬家,千人規(guī)模以上鞋廠約4500家。中國已成為第一大鞋業(yè)出口國、制造國、消費國。
這些中國傳統(tǒng)制鞋廠面臨著諸多問題,如員工數量多且流動性大;工資成本高昂且人員操作水平參差不齊;員工培訓進度慢,整體生產進度減緩;生產環(huán)境有毒害物質或會對員工健康安全造成影響等,亟需進行自動化升級改造。
以千人以上規(guī)模的工廠為例,按照平均每個工廠有2條傳統(tǒng)生產線來計算,約9000條生產線需要進行智能化改造升級,單條生產線改造均價300萬,保守估計可供改造的市場規(guī)模達270億元。若鞋廠全面轉型升級,有望催生一個新的千億產值的智能裝備產業(yè)集群。
面對這一大“蛋糕”,在汽車、3C 等產業(yè)領域應用已趨于成熟的工業(yè)機器人企業(yè),開始將新場景落地方向瞄準制鞋行業(yè)。
無疑,鞋業(yè)的每個工序各有難點,比如有些工序的難點在于無法標準化,某項工序是否需要則依據鞋型而定。但是,“鞋底涂膠”是所有鞋型都不可或缺的工序,這也促使了眾多智能設備廠商首先選擇在這一工序進行嘗試的原因。
前景廣闊
鞋底涂膠在制鞋各環(huán)節(jié)中屬于成型階段,鞋底需要經過涂處理劑、涂膠等生產流程,涂膠質量好壞事關成品鞋質量。因而,涂膠可以說是制鞋過程中用工量較多、耗時較多的一道關鍵工序。
涂膠環(huán)節(jié)至今仍由人工借助半自動化設備來完成,而生產過程中由于膠水揮發(fā)的苯的化學結構十分穩(wěn)定,在自然環(huán)境條件下不易降解,對土壤、水體和大氣造成嚴重污染,一直以來,苯侵害刷膠工人身體健康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此外,人工涂膠效率不高且不穩(wěn)定,噴膠厚度不均勻,容易產生溢膠、缺膠等問題,難以達到質量要求。
基于此,一些鞋廠開始嘗試通過在機器人手臂末端搭載3D視覺系統(tǒng),實現涂膠自動化。
寧波慈星與 KUKA 攜手開發(fā)了智能制鞋生產線,其中鞋底視覺噴膠系統(tǒng)的前段應用3D視覺系統(tǒng)自動識別不同尺碼的鞋底最高沿,并根據鞋底實際擺放的位置自動生成相應的軌跡發(fā)送給六軸機器人,中段機器人完成噴膠工作。
KUKA鞋底視覺噴膠系統(tǒng)
在該生產線中,視覺系統(tǒng)的識別和傳輸工作與機械臂噴膠同步進行;機器人可以自動識別不同尺碼的鞋底,自動生成相應的軌跡;配合照射、封膠工藝技術,可以將鞋底噴膠后封存,需要使用時直接加熱粘合。
此外,采用水性膠,在保證粘合力足夠的前提下,無刺激性氣味,污染小。并且工作站封閉,工作人員無需直接接觸膠水,有效防止職業(yè)病。
去年年底,易視智瞳發(fā)布了“智能視覺鞋底涂膠機器人”,除了具備柔性特性外,采用可移動平臺設計,“只需要一頓午飯的時間”就可實現與原有產線的無縫對接。
易視智瞳CEO黃卜夫表示:“一條制鞋產線大概需要12人,易視智瞳開發(fā)的鞋底刷膠自動化工位可以替換掉2-3人,按照替代人工12-14個月為周期的效益來計算成本,一套易視智瞳的視覺+設備的成本為20多萬,符合行業(yè)老板的期望。”
易視智瞳智能視覺鞋底涂膠機器人
如今,易視智瞳這款智能視覺鞋底涂膠機器人采用3D視覺后,可對具有高度差的鞋底如高跟鞋進行刷膠。方案已在中國最大童鞋廠ABC童鞋、多家溜冰鞋廠中使用,預計在八月份進入小批量產階段。
除此之外,越疆科技、皕像科技、小優(yōu)智能科技等企業(yè)在這兩年也紛紛入局,推出了鞋底涂膠機器人案例。
三大深坑
已經進入“鞋底涂膠”領域的團隊,有的堅持下來不斷打磨產品,有的研發(fā)打了水漂,挖掘還不夠深,選擇了退出。前景雖好,但入局仍需謹慎。
總體來看,智能視覺鞋底涂膠機器人主要有“三大坑”。
首先,鞋型具有非標性,而且每家鞋廠生產線都不一樣。鞋廠需要不斷推出新款,款式與材料不一樣,工藝也就不一樣,產線必須隨之調整改造。非標設備不僅成本超出客戶承受能力,而且產線難以批量復制規(guī)模化,對于設備商來說效益很低。
如庫柏特CEO李淼所言:“鞋底涂膠跟無序抓取一樣,問題的邊界不好定義,corner cases太多,只應對幾種鞋型容易,要是幾百種難度就大大升級了。”
實際上,這主要涉及到3D視覺對鞋子邊緣輪廓的提取問題。鞋的邊緣是一條條不斷變化的三維曲線,穩(wěn)定的3D視覺才能在混線生產中實現協同和互換,而不影響最終的性能和效果。
第二,對于機器人的運動控制具有極高的要求。
要考慮對于現有產線的接入實現最低成本,就要達到無縫接入,而客戶現場一般要求是流水線不停滾動,如果是流水線停下來涂膠,效率就低了。山龍智控總經理曾雨權指出其技術難點在于軌跡的動態(tài)跟隨。
“控制器要定時采集流水線的位移,根據位移實時修正原有的輪廓軌跡。并且,機器人沿著鞋的邊緣涂膠,膠水不允許落在鞋子的外面。”曾雨權進一步說道:“這對機器人運動控制算法,機器人本體的加速性能、震動抑制等都有很高的要求。”
第三,涂膠均勻性難以把握。
易視智瞳CEO黃卜夫解釋,制鞋行業(yè)對于膠的均勻性與電子行業(yè)的定義不太一樣,鞋底涂膠時在鞋墻的邊緣可以留空,但留空不能超過0.5mm,這是行業(yè)對于工藝的要求。此外,鞋底也需要涂膠,但不能有過分的堆膠。
因此,在黃卜夫看來,鞋底涂膠的均勻包含了面積的均勻性,以及單位面積膠量的均勻。“實際應用中,有的地方需要膠,有的地方不需要膠,或者都有膠了,但不能一個地方膠多,一個地方膠少。因為鞋底面積較大,加上鞋型多樣,有不同的褶皺、拐彎等,涂膠均勻性比較難實現。”
總體來說,機器人鞋底涂膠的應用有三大底層技術:視覺、運動控制以及工藝的結合。不管是接觸式的噴膠還是刷膠,這跟執(zhí)行機構的配合以及運動控制、軌跡都有很密切的關系,這就是典型的工程技術和工藝理解的問題。
Demo容易,落地不易
近期在展會上能看到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和視覺企業(yè)開始演示鞋底靜態(tài)涂膠的案例,實際上,這類案例放入實際場景應用還有很多工藝問題和工程技術需要克服。
如果純粹走出了一個demo,在客戶現場的意義不大,如何降低客戶的購買成本和使用成本才是客戶最關心的問題,能否解決實際問題并且客戶愿意“買單”才是對于產品真正的檢驗標準。
目前制鞋自動化,包括機器人鞋底涂膠自動化才剛開啟,還需要不斷提升實際產線接入的工程改造;涂膠均勻性與拉力性能的優(yōu)化;多鞋型混線生產;實際產線環(huán)境穩(wěn)定性提升。那么,規(guī)模化之路值得期待。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636瀏覽量
212266 -
智能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31瀏覽量
119407 -
機械臂
+關注
關注
13文章
552瀏覽量
25318
原文標題:機器人鞋底涂膠:入“坑”需謹慎!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人形機器人“造車”,車企扎堆布局!

工業(yè)通信界的“月老”:CC\\-Link IE和DeviceNet如何牽起機器人的“紅線”
當機器人遇上“語言障礙”:CCLINKIE轉Profinet的“破冰外掛”來啦\\!
工業(yè)機器人與協作機器人概念不同

盤點#機器人開發(fā)平臺
具身智能工業(yè)機器人:引爆制造業(yè)‘自進化’革命

解碼“什么是具身智能工業(yè)機器人”

工業(yè)機器人工作站的建設意義
工業(yè)機器人減速器行業(yè)發(fā)展分析

華數機器人榮獲高工金球獎十年行業(yè)貢獻企業(yè)
工業(yè)機器人編程流程及注意事項
工業(yè)機器人常用的編程方式
碼垛機器人應用行業(yè)前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