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供應豐田的電池單車價值量9800元/輛測算,假設年降8%,預計2020年全球HEV電池市場空間約300億元,2025年市場空間接近600億元,復合增長率約15%。
全球市場悄然掀起一股HEV“熱風”。
今年6月,日產汽車宣布與欣旺達合作,研發下一代日產電動汽車e-POWER電池,保障e-POWER國產車型的HEV電池供應。e-power是只有串聯模式的HEV動力系統,電池組約1.5kwh。
8月初,豐田確定國產全新混動系統,為其大面積在華推進HEV市場做鋪墊。
以豐田、日產為代表的日系HEV車企加速中國市場布局,相應的電池供應商PEVE、GS湯淺也在集中開啟新一輪HEV鋰電池擴產。一個明顯趨勢是,中國HEV市場正逐步升溫。
HEV根據混動程度通常分為微混(只有起停)、輕混 (起停+回饋機制)、中混(起停+回饋機制+電動輔助)、全混(起停+回饋 機制+電動輔助+純電驅動)。本文HEV主要討論中混+全混。
而HEV市場并非曇花一現。2019年全球HEV車型銷量超300萬輛,預計2025年市場需求超1000萬輛。看得到摸得著的市場空間,吸引了一批車企和電池企業入局。
HEV市場以兩田一產日系品牌為主,同時通用、現代起亞、福特等國際車企加速HEV車型布局及市場規劃,也有吉利、東風等自主品牌擠入賽道。
而在中國市場,HEV車型并不能享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完全靠市場驅動,推動因素主要以下兩方面:
一是,乘用車燃料消耗限值、國六標準及雙積分等系列政策施行,倒逼國內外主機廠發展節能減排技術。傳統燃油車短期內全面轉向新能源路線并不現實,HEV成為重要的過度方案,HEV百公里耗油量僅4.1L,同等燃油車超5.5L。
二是,與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激烈不同且價格變動快不同,HEV市場技術壁壘更高,但競爭相對較弱,且價格下降平穩,為東風柳汽等自主品牌車企提供新思路及新機遇。
可以預見的是,在環保壓力、碳排驅動下,HEV車型有望迎來一輪增長,屆時將拉動相應的動力電池需求。
電池市場空間近600億元
2019年HEV全球銷量約307萬輛,同比增長18%。未來需求主要增長來自歐洲和中國市場。預計2020年歐洲HEV銷量將達128萬輛,中國銷量為35萬輛,到2025年全球HEV車型銷量超1060萬輛,年復合增長率25%。
市場需求拉動,吸引了國內外主流車企入局。如豐田2019年集中在歐洲市場投放3款主力HEV車型,去年前三季度HEV銷量40萬輛,占歐洲總銷量的近5成,預計2025年HEV銷量占比超8成。
在電池選擇上,HEV車型此前主要由鎳氫電池供應。近年來,電池價格大幅下降,能量密度更高、體積更小、質量更輕的鋰電池成為主流方案。HEV車型的發展,也將拉動一波鋰電池需求。
相關數據顯示,以供應豐田的單車價值量9800元/輛測算,假設年降8%,預計2020年全球HEV電池市場空間約300億元,2025年市場空間接近600億元,復合增長率約15%。
緊跟市場需求,GS湯淺、PEVE、欣旺達等HEV電池供應商開啟新一輪擴產周期,較現有產能呈翻倍式增長。如PEVE現有產能近200萬輛/年鎳氫產能,又新增40萬輛/年鋰電產能。
中國動力電池企業機會
與電動汽車高容量電池不同,HEV需要高倍率電池,需要30C持續放電,因此對動力電池結構設計和材料要求更高。并對電池循環壽命提出更高要求,要達到1萬次以上,因此技術門檻更高。
此前,豐田、本田、日產等日系車企電池供應商選擇較為集中,圍繞松下、GS湯淺、PEVE等少數幾家。近年來,主機廠電池供應商選擇逐步放開,如欣旺達進入日產、雷諾供應體系。
中國HEV不享受新能源補貼政策,主要靠市場需求驅動。市場集中掌握在豐田和本田兩大日系品牌,市占率過半。日產在中國市場走的快慢,但來勢洶洶。
日產2020-2023年計劃在中國推出7款e-power車型,預計2022年電動化車型銷量接近40萬輛,超過20萬輛為e-power車型。欣旺達與日產合作開發的e-power電池,預計2021年供貨。
HEV電池技術門檻較高,當前僅寧德時代、PEVE、藍色能源(GS湯淺)、欣旺達、LG、三星SDI等少數動力電池企業涉入。
可以預見的,隨著全球HEV車型放量,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電池企業將在HEV細分市場迎來新的市場機遇。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時代高科?高工情報】“出擊”600億HEV鋰電池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400瀏覽量
175750 -
HEV
+關注
關注
0文章
101瀏覽量
22644
原文標題:【時代高科?高工情報】“出擊”600億HEV鋰電池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中國MEMS芯片第一股:打造國產MEMS供應鏈,國際沖突無影響
魅族董事顧彬彬在MWC25上宣布:魅族攜Flyme AI生態系統重返全球市場
國星宇航沖刺港股“商業航天第一股”
華為計劃五年制裁后重返全球市場,手機業務全面升級
英諾賽科香港上市,國內氮化鎵半導體第一股誕生
“醫療大模型第一股”訊飛醫療在港交所上市
“全球Robotaxi第一股”文遠知行受多國使團青睞,共謀無人駕駛創新發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