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癲癇樣異常是腦電圖(EEG)分析中的病理表現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慢波。慢波有多種分類方式,包括全身性與局灶性、連續性與間歇性以及多形性與單形性/節律性,對腦功能損傷的定位、病因判斷及預后評估具有重要價值。與癲癇樣放電不同,非癲癇樣異常更多反映神經元功能障礙而非過度興奮,常見于代謝性腦病、結構性損傷、中毒及神經退行性疾病。
HUIYING
腦腦電圖慢波的概念
腦電慢波是腦電圖中頻率低于正常生理節律的異常活動,以δ波(0.5-4 Hz)和θ波(4-8 Hz)為特征,表現為多形性(不規則、雜亂)或單形性(規則、節律性)波形,反映局部或全腦神經元功能紊亂或結構損傷。其可分為全面性減慢(如代謝性腦病、缺氧)和局灶性減慢(如腦梗死、腫瘤),病因涵蓋結構性病變、代謝異常及部分癲癇相關異常(如顳葉節律性δ活動TIRDA),是評估腦功能障礙的重要指標,需結合臨床背景與其他腦電圖特征綜合解讀。
HUIYING
腦電圖慢波分型
彌漫性慢波
輕度:輕度彌漫性腦電減慢通常表現為后頭部優勢節律(PDR)減慢和前頭部優勢梯度(AP梯度)差,整個腦電中常伴有過多的θ波與正常的α波活動混合;反應性、變異性和正常清醒腦電圖的其他標志仍然存在
中度:中度彌漫性腦電減慢時,PDR非常破碎或完全消失,記錄通常主要是θ波到δ波活動,α波較少
重度:背景活動以θ(4-7Hz)或δ(1-3Hz)為主,正常睡眠紡錘波消失,高度紊亂且常不連續,無反應性或明顯的結構如AP梯度或PDR。
局灶性慢波
局灶性慢波分為持續性和間歇性兩類:
持續性減慢提示較大病變(如腫瘤、出血、梗死或脫髓鞘);間歇性減慢多與較小病變(如局灶性皮質發育不良或小腫瘤)相關,或在特定狀態(如疾病進展、藥物影響)下出現。
1.持續性減慢
局灶性慢波提示有明顯的結構性異常,如腫瘤、出血、缺血性梗死或脫髓鞘病變。雖然較慢的頻率(例如,δ波與θ波)并不一定意味著潛在的異常更嚴重,但持續性慢波比間歇性慢波更嚴重,一般來說,慢波區域的反應性和變異性越小,潛在的腦功能障礙就越嚴重。
時域特征:不規則、非節律性δ波,持續存在
左半球(最大顳側)PDR持續慢波
2.額葉間歇性節律性δ活動(FIRDA)
波形特征:雙側對稱2-3Hz正弦波,前頭部雙側額部電壓最高,持續1-10秒反復出現。
如果傳播到后部區域,那就不是額部的而是廣泛性節律性δ活動(GIRDA)。
3.枕區間歇性節律性δ活動(OIRDA)
常見于失神癲癇患兒發作間期,但本身不具癲癇源性,可能反映丘腦枕核功能紊亂。
4.時間間歇性節律性δ活動(TIRDA)
本質是慢波,但高度提示顳葉癲癇(需結合其他癲癇樣放電確認)。
區別于癲癇樣放電:波形圓鈍,無棘波成分,但可能演變為棘慢波。
HUIYING
其他非癲癇樣異常
三相波
典型時相:第一相低幅正波(前頭部顯著),第二相高幅負波(后頭部擴散),第三相回歸基線,總持續時間200-400ms。
空間演化:約70%病例呈前→后擴散,30%為后→前傳播,后者更多見于腎性腦病。
過度β活動
最常因使用苯二氮卓類或巴比妥類藥物而產生藥物效應,焦慮或嗜睡狀態下也能看到,本質上是良性異常。
表現:彌漫或額葉為主的低幅β波。
不連續性(Discontinuity)
不連續性描述了腦電背景活動間歇性的衰減期,在新生兒階段之外總是高度異常的,并且是嚴重的廣泛性減慢的標志。
昏迷、嚴重腦損傷或藥物誘導情況下導致的爆發抑制的不連續性(如難治性癲癇持續狀態)。
腦裂活動(Breach Rhythm)
解剖學基礎:顱骨缺損(如開顱術后、顱骨創傷或先天缺損)導致局部腦電信號傳導阻力顯著降低。
波形特征:以β頻段(18-30Hz)為主,波幅可達正常區域的2-3倍(通常>50μV),
常與μ節律(8-12Hz)疊加,形成“快慢混合”的鋸齒狀波形。
HUIYING
癲癇樣放電vs非癲癇異常鑒別要點
特征 | 慢波(Slowing) | 癲癇樣放電(Epileptiform) |
波形形態 | 多為多形性(不規則)或單形性δ/θ波 | 特征性尖銳波形:棘波(<70ms)、尖波(70-200ms) 常伴棘慢復合波(如3Hz棘慢波) |
節律性 | 可能為持續性、間歇性或節律性(如IRDA) | 重復性、規律性、演變性節律(如局灶性節律性放電) |
空間分布 | 局灶性:提示局部腦損傷(如梗死、腫瘤)。 | 局灶性:起源特定腦區(如顳葉棘波)。 |
臨床關聯 | 反映腦功能障礙(結構損傷或代謝異常)。 | 高度提示癲癇傾向或發作間期異常。 |
HUIYING
回映產品:基于干電極的32通道腦電采集儀
高質量腦電信號采集對于精準識別和分析非癲癇樣異常(如彌漫性慢波、局灶性δ活動)至關重要。為此可以了解我們研發的一款32通道可穿戴腦電采集儀,采用高精度干電極采集腦電信號,無需導電膏即可快速佩戴,極大提升了受試者的舒適度和操作效率,特別適合長時間或動態環境下的數據采集。該設備不僅能通過全覆蓋設計捕捉全腦電活動細節,還采用了type-C智能轉接技術和抗干擾硬件架構,有效減少了運動噪聲和電磁干擾對信號的影響,在高原或移動場景中也能穩定輸出低噪聲波形。
適用范圍:多通道生理參數采集
采集系統
參數
采樣率:≤ 16KSPS,每個通道獨立可控制;
共模抑制比:≥ 120dB;
系統噪聲:≤ 5uVrms;
模數轉換率:24 位;
輸入信號范圍:±375mVpp;
通頻帶:直流耦合放大,保留全部低頻信號;
事件同步輸入:無線同步,時間精度<1ms;
供電方式:可充電鋰電池;
工作時間:單電池供電不低于4 小時;
優勢:可支持高原環境采集。
-
EEG
+關注
關注
4文章
27瀏覽量
14765 -
腦電波
+關注
關注
0文章
60瀏覽量
1732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ADS1299EEGFE-PDK按照手冊里設置后,無法產生正常的腦電波波形是怎么回事?
求教腦電波檢測電路
基于RTlinux的腦電波信號采集系統設計
尋找更堅固的密碼 腦電波和意念也能識別
神奇的阿爾法腦電波,它能給我們帶來什么便利
腦電波傳感器:連接思維與科技的橋梁

腦電時域分析系列之Normal Asleep腦電波形時域分析

Normal Variants 正常變異腦電波形時域分析

Normal Awake腦電波形時域分析參考

腦電波形時域分析之癲癇樣活動(Epileptiform Activity)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