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民政部發布《關于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結對攻關與場景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試點期為2025—2027年。
消息一出,引起市場人士的廣泛討論,尤其是深耕智慧養老這一賽道且聚焦場景落地等核心問題的安防企業。
有部分企業表示,通知的出臺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當下企業經營的困境,拓寬了企業業務范圍。而且,隨著智慧養老新產品、新模式的進一步推廣,智慧養老產業市場空間有望被打開。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2025年國內智慧養老市場規模預計突破7萬億。
所以,安防企業要想抓住這一波機遇,需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持續提升養老產品、服務的智慧化水平,不斷提高用戶體驗,為智慧養老產業高質量發展蓄力。具體看以下幾個維度介紹。
試點內容
在內容上,通知就開展結對攻關、場景應用驗證和完善標準及評價體系等方面做了簡要介紹。
在結對攻關上
圍繞失能失智照護、情感陪護、健康促進、智慧環境、日常生活輔助等應用場景,需要以用戶實際場景中的需求痛點問題為導向,針對現有產品或解決方案短板開展研用結對攻關,逐步提升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和服務能力。
在場景應用驗證上
明確了產品應用驗證的周期并對每一個服務形態上給出了具體的量化目標。如居家養老服務機器人產品需完成不少于200戶家庭應用驗證,部署不少于200臺套;社區和機構類養老服務機器人產品需完成不少于20個社區或20家養老機構應用驗證,部署不少于20臺套。
在相關標準及評價體系的構建上
鼓勵產品研制單位和應用試點單位聯合開展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標準研究,聚焦場景需求和應用安全研制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產品和服務標準規范,聚焦安全性、可靠性、適老化、經濟性等研制智能養老服務機器人產品評價標準。
與安防聯系
或許市場上會有這樣的疑問,該通知從字面上講的是養老服務機器人的事,跟安防的關系好像不太。但筆者認為這份通知本質上是想通過政策引導推動智慧養老場景的落地,而這一過程與安防行業確是存在深度協同關系。
其核心的邏輯在于智慧養老場景的核心需求之一是“安全保障”,而安防行業的核心技術(如視頻監控、傳感器、AI識別、物聯網、人工智能、智慧康養等)恰好能解決養老場景中的安全痛點。
剛好,通知中提到的“失能失智照護、健康促進、日常生活輔助”等場景,均需通過安防技術實現風險預警、行為監測和環境安全保障。
比如在居家場景中,獨居老人易發生跌倒/墜床風險、燃氣/水電泄漏、夜間突發疾病等安全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且避免傳統攝像頭的隱私爭議,就需要安防企業定制開發一些產品或解決方案。像通過毫米波雷達、AI攝像頭(非接觸式)識別老人異常體態,一旦發生異常,實時報警。
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地紛紛開展“AI+養老”模式試點,取得了顯著進展。例如,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北京康養集團展示了智慧波雷達檢查設備,可實現對老人7×24小時的健康監測,降低安全風險。此外,基于視覺的“火柴人”前端AI像機和智能床墊等設備,能在老人摔倒時及時預警并通知監護人和驛站工作人員,為老人提供“雙重保險”。新加坡研發的人形機器人Dexie不僅能帶領老人鍛煉、組織活動,還能通過聲音分析檢測早期抑郁跡象,關注老人心理健康。
總的來說,養老服務機器人作為養老場景中的核心載體,其“安全輔助”功能的實現需要高度依賴安防技術。而且,兩者的深度融合,不僅可為安防企業帶來新的機遇,還能推動機器人從“輔助工具”向“主動防護者”升級。
如何布局
通知發出之后,安防企業該如何跟進是目前企業們考慮的問題。關于這一問題,其實通知已經給了我們大概的參與方向。比如通知提到的“場景應用驗證”要求,如“應用驗證周期不少于6個月”“居家需200戶家庭驗證”等,這意味著安防企業參與其中需要聯合設備廠商、養老服務運營商、社區/機構才能共同完成場景落地。
對此,筆者認為,安防企業可從以下方式參與,畢竟安防企業布局智慧養老這一條賽道自2013年起至今已有10余年的光陰,有著天然的優勢和夯實的基礎。
首先,安防企業需要明確自己所處智慧養老產業鏈那個環節,通常安防企業是處于該產業鏈的中上游。即上游為新一代信息技術和硬件設備,包括云計算、芯片等;產業鏈中游是智慧養老產品與服務,包括智能健康監測設備、機器人等。
所以若您是硬件供應商,則可以為養老服務機器人提供定制化傳感器(如毫米波雷達模塊)、智能攝像頭等硬件。
若是軟件集成商,可以將自身安防平臺(如視頻管理平臺、報警系統)與養老服務機器人的管理系統對接,實現數據互通;
又或者是運營支持一方,則可以參與試點場景的運維,優化產品在真實環境中的穩定性和用戶體驗(如降低誤報率、簡化操作流程)。
總的來說,企業參與方式眾多,關鍵在于理清自己的行業定位。而且,此次試點工作對安防行業的影響核心在于“場景驅動技術落地”。未來,隨著安防技術與養老服務機器人深度融合,養老場景的安全需求或將進一步釋放,拭目以待。
-
安防
+關注
關注
10文章
2279瀏覽量
63919 -
服務機器人
+關注
關注
9文章
590瀏覽量
5322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